廣州率先為野生動物放生定規矩
新規11月起施行,合法放生須提前三個工作日登記
池塘里突然撈出鱷雀鱔怎么辦?不小心捕到野生動物該放生到哪兒?哪些野生動物能放生,哪些不能?這些市民關注的野生動物熱點問題,在廣州將有法可依。
10月13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在官網公布《廣州市野生動物放生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立足“小切口、立得住、真管用”,結合廣州實際,對野生動物放生設立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保護生物安全和生態環境,是國內首部專門規范野生動物放生的地方性法規。該法規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
為野生動物“保護”立法并不稀奇,但就野生動物“放生”立法廣州率全國之先。《規定》對野生動物放生的區域、監管機制、管理平臺等都作出規定,還詳細列出了不得違法放生的物種,如鱷雀鱔、豹紋翼甲鯰、齊氏羅非魚、淡水白鯧、食蚊魚、埃及塘鲺、泰國鯪魚、大鱷龜、紅耳彩龜、美洲牛蛙以及其他境外野生動物物種。
立法旨在科學規范放生行為
防范外來物種入侵危害
今年4月,華南師范大學校園里上演了一場對外來入侵物種鱷雀鱔的圍捕行動,一時成為社會熱點。校方表示,這條鱷雀鱔基本可以確定是人為放生的。近年來,鱷雀鱔違法捕撈、放生的事件時有發生。
隨意放生野生動物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如野生動物外來物種放生后可能危害當地生態系統,有毒、兇猛或者未經檢疫的野生動物放生后可能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未經野化訓練的野生動物放生到野外后容易死亡等。
2022年,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實施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檢查中發現一些地方放生活動較為普遍,但沒有相應的管理規范,特別是對放生鱷雀鱔、清道夫等外來入侵物種,嚴重破壞本地生態系統平衡的行為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家有關生態保護和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對野生動物放生僅作了原則性規定,缺乏可操作的規范。為科學規范野生動物放生行為,防范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有必要進行專門立法。因此,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將這一法規納入2023年立法工作計劃。
這些境外野生動物均不得放生
合法放生須提前三個工作日登記
《規定》明確,境外野生動物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之外,都不能放生。為了讓公眾明確知曉哪些動物不能放生,《規定》還列舉了目前較為常見的一些外來野生動物物種,比如鱷雀鱔、豹紋翼甲鯰、齊氏羅非魚、淡水白鯧、食蚊魚、埃及塘鲺、泰國鯪魚、大鱷龜、紅耳彩龜、美洲牛蛙等。不止于此,未列舉盡的其他境外野生動物也是不能放生的。
放生野生動物應當選擇適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當地物種,不得干擾居民的正常生活、生產,不得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或者危害生態系統。適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當地物種名錄將由廣州市林業部門、廣州市農業農村部門制定公布并適時更新。
《規定》提出,廣州市林業部門、廣州市農業農村部門還應當會同各區人民政府依法劃定公布適合野生動物放生的區域,并在放生區域設置指引科學放生的宣傳欄。
此外,《規定》要求相關部門建立野生動物放生信息管理平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在放生前須將擬放生的野生動物的圖片、種類、數量、來源、放生時間和地點等信息提前三個工作日上傳至平臺。相關部門根據上傳信息及時反饋是否適合在本地放生,并給予科學規范的放生指引。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介紹,總體而言,市民合法放生須遵守以下三個方面的規定:一是根據相關部門公布的當地物種名錄,選擇適宜放生的動物物種;二是提前三個工作日將上述相關信息上傳至野生動物放生信息管理平臺,根據相關部門信息反饋和科學規范的放生指引做好放生;三是前往政府劃定的野生動物放生區域按照指引、登記信息放生。
隨意放生或面臨罰款甚至刑責
危害生態系統的最高罰10萬元
隨意放生是違法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此,《規定》區分三種情形作出規定:
一是規定了違法放生境外野生動物物種的罰則。主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二是對隨意放生境內野生動物可能或者已經造成嚴重后果的情形設定具體罰則。即規定可能或者已經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或者危害生態系統的,由相關部門責令限期捕回;逾期經催告仍不捕回,可能或者已經危害生態系統的,區林業部門、區農業農村部門應當代為捕回或者采取降低影響的措施,所需費用由放生的組織或者個人負擔;已經危害生態系統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的,放生的組織或者個人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是對在放生區域以外的其他地方放生境內野生動物設定罰則。即未在規定地點放生的,由區林業部門或者區農業農村部門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