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瓊山區鳳翔路的那梅公園是附近居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記者 蘇弼坤 攝
精準預報 提升風險預警能力
“以下路段可能發生積水,請路過市民注意。”10月11日,海口迎來大暴雨,而在早高峰到來前,市民已經在各平臺收到城市內澇預警。早高峰的車流里,一個個閃耀著亮眼光芒的身影在忙碌——他們是身著反光服的交警,及排水和環衛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暴雨來臨前,他們已經做好準備,堅守崗位,守護這座城市。
當日3時33分,海口氣象臺發布了暴雨橙色預警;11時15分,暴雨橙色預警信號變更為暴雨紅色預警信號:“受偏東急流影響,我市新海港近12小時雨量已達211.3毫米,預計今天我市仍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氣,建議有關單位和人員做好防范工作。”伴隨著暴雨預警信號,全市各相關部門開啟防暴雨應急和搶險工作。
海口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降雨量大且降雨集中,加之地勢平坦,易遭受洪澇潮的三重夾擊。復雜多變的天氣,對天氣預報預警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普通人看到的一條條精準的實時預報信息,其背后是氣象部門日復一日的觀測和預報技術的不斷提升。
準確識別天氣變化,才能正確應對、防災減災。海口氣象臺臺長鐘文婷介紹,海口市氣象局通過重大災害性天氣“叫應”服務,推動氣象預警信號和政府應急響應的銜接。“氣象部門制作精細化預報預警產品,通過一鍵式發布系統多渠道發布給公眾和政府相關部門,這些預報基于海南省智能網格預報預警一體化平臺和海口市積澇預報預警系統等業務平臺制作,能夠精細到鄉鎮,空間分辨率為1公里、時間分辨率為1小時。”鐘文婷說。
近年來,海口氣象預報準確率逐年提升,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提前至15分鐘,24小時氣溫預報準確率超過90%,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85%。目前,海口已建成地面觀測與垂直觀測相結合的綜合氣象觀測站網,其中雙偏振雷達1部、風廓線雷達1部、激光能見度雷達3部、地面自動觀測站56個,城區密度達到3公里,鄉鎮密度8公里。完善的現代預報預測業務體系,為全面客觀認識海口氣象災害風險水平、提升氣象災害風險預報預警和管理能力、政府及各部門有效開展氣象災害防治工作等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