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技助農 沃土生金
瓊山區紅旗鎮瓊山福稻核心種植區,農戶用無人機給水稻施肥。記者 孫世杰 攝
10月的海口,天氣逐漸轉涼,部分泛黃的樹葉不時從枝頭飄落。秀英區東山鎮海口東山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700多畝的火龍果蒼翠欲滴,幼果在枝頭隨風搖擺,像極了不怕涼的頑皮孩子。
龍華區龍泉鎮新聯村冷泉水稻田,種植戶使用收割機收割水稻。記者 康登淋 攝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示范園每天開啟吊燈時間不少于6小時,以科技手段給火龍果補充光照和溫度,實現火龍果反季節上市。
瓊山區紅旗鎮海口三角梅共享農莊,噴灌系統以霧化方式澆水。記者 康登淋 攝
用吊燈補光補熱,是海口農業科技應用的縮影之一,隨著裝備升級換代,昔日“高大上”的植保無人機,如今已是海口田間地頭的常客,為椰城農業發展帶來“加速度”。
龍華區龍泉鎮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以科技為支撐推動蔬菜增收。記者 康登淋 攝
日前,瓊山區紅旗鎮墨橋村瓊山福稻基地郁郁蔥蔥,一望無邊的禾苗正茁壯生長。規模很大,工人卻不多,秘訣就在于“科技”二字。從育苗到收割,這里的水稻全程實行機械化種植。播種時,無人機按照預設航線,在空中把種子均勻地播撒到田中,播種一畝地,用時不到兩分鐘。
秀英區東山鎮海口東山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火龍果借助吊燈補光、補熱。記者 孫士杰 攝
在海口,與植保無人機一道進入田間地頭的還有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身處辦公室的管理者,對著屏幕動動手指,即可實現遠程控制機械設施,智慧管理農場。五田家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白鳳珍告訴記者,通過種植基地的智慧大屏幕,可以實時看到土壤肥力、水分需求、作物早期健康情況等數據,為田間管理提供準確的科學依據。
對海口農業來說,銷售同樣是現代科技大顯身手的舞臺。每年五六月份是海口荔枝大量上市的季節,個大味甘的火山荔枝成為主播直播帶貨的當季主打。田野里架起設備直播,主播或叫賣或表演,各顯神通。正是通過一個個的直播間,海口的荔枝、黃皮等特色農產品逐漸從田間地頭走入消費者手中。
美蘭區靈山鎮群山村委會黑山村田間地頭,噴淋管道整齊排列定時噴淋。記者 康登淋 攝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穿行椰城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科技帶給農業的驚喜,像一個個點石成金的魔術師,促使海口農業踏上提速增效的坦途,讓農民豐產豐收的笑容更燦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