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又是一年重陽時。為弘揚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重陽節來臨前,海口多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活動。“今天溫習用手機拍照的操作,各位請看屏幕……”日前,海口桂林洋養老服務中心內,一群長者“學生”在老師帶領下試著操作智能手機。“學拍照 、做手工 、健身操,都是我喜歡的,感覺如今的生活非常充實。”85歲老人武文清感慨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近年來,海口持續優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以更加完善的設施、更加“時髦”的服務 、更加充實的人才,滿足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以多彩養老模式打造“花樣”晚年。
智能設備 助“養老不離家”
“養老不離家”是許多老人對晚年生活的期盼,然而,由于子女不在身邊、身體健康情況等因素,不少老人尤其獨居長者,居家養老生活往往面臨種種風險,如發生意外時難以迅速聯系家人、日常生活中存在忘記關門關煤氣等等。
鳳翔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陪老年人聊天。記者 孫士杰 攝
為破解“居家養老難”,海口持續開展家庭養老床位建設,由政府提供資助扶持,按照“一戶一策”原則為老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同時,依托專業養老服務機構提供遠程監護、設備維護等服務,讓專業照護服務延伸至老人家,幫助長者實現“養老不離家”愿景。目前,全市已建設家庭養老床位1067張。
“這是門磁感應器,門沒關好時發出提示音;床頭安了緊急呼叫器,按一下能聯系家人;床單下有智能床帶,能監測心率和臥床時間……”談起家中的家庭養老床位設備,家住義龍東路的老人潘才鳳如數家珍,“有了這些智能設備,兒女通過手機能隨時了解我的情況,在外工作更放心,我自己也更安心。”
海口恭和苑養老院休息會客區,老人聚在一塊其樂融融。記者 康登淋 攝
居住國貿路的范德正老人,同樣是家庭養老床位受益者之一。“下午常出門鍛煉,民政部門安裝家庭養老床位時,特意配了帶凳拐杖、定位手環等。”范德正告訴記者,出門時他都會戴上手環。“手環有通話鍵、求救鍵,點點屏幕能和家人通話,非常方便,戴在手上也挺時髦。”范德正笑道。
“建設家庭養老床位,旨在讓老年人在熟悉的環境中享受‘類機構’專業化養老服務。”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進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及服務,為更多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專業優質的居家養老服務。
養老護理員在老人家中進行理療按摩。記者 孫士杰 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