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遺“守藝人”許達聯50余載的堅守和創新——
“塑”出海南灰塑之美
五彩斑斕的顏色、奇思妙想的構圖、靈動奇趣的造型——在海口騎樓老街中山路,可以看到一幅幅獨具匠心的灰塑作品同百年騎樓建筑相映成趣,而這些灰塑作品出自海南灰塑非遺傳承人許達聯和他的徒弟之手。
許達聯正在為作品《蛟龍戲珠》上色。記者 楊鶴 攝
10月20日,在海口江東新區898藝術村非遺傳承人許達聯灰塑藝術工作室,許達聯正在創作灰塑作品。只見他用灰刀從灰桶中剜出一小刀灰塑材料(紙根灰),在藍色的背景批面上瞬間塑造出一只鳥的雛形。“先塑型再進行雕琢,最后才用顏料上色。”許達聯說道。
許達聯灰塑壁畫《五福臨門》。記者 楊鶴 攝
灰塑是嶺南地區特有的傳統建筑符號,多用于祠堂廟宇及民居建筑之上,發展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經過海南本地工匠數百年的錘煉和實踐,海南灰塑創作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建筑風格和工藝特性。
10月20日,在898藝術村非遺傳承人許達聯灰塑藝術工作室,許達聯正在創作《百鳥朝鳳》。記者 楊鶴 攝
1951年出生的許達聯是文昌東閣人,家中多人從事灰塑創作。身為長子的他為了養家,16歲便跟隨舅舅學習灰塑制作技藝。經過50多年的刻苦鉆研和不斷實踐,如今他的技藝更加精湛,曾參與建造和修復的古建筑不勝枚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