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五源河入選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水清魚躍鳥翩躚 生態濕地入畫來
五源河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周邊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記者 石中華 攝
河與城的相遇,是城市繁華和自然生態的融合。一條河流往往寄存著一座城市與歲月的故事,見證著人間煙火。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第二批38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海口五源河成功入選,為全省唯一入選案例。
經過多年生態治理,五源河從曾經部分河道水質為劣V類的水道,變成了如今生機盎然、魚翔淺底的河流。一條河的蝶變,訴說著一座城市發展理念的變遷,展現著椰城海口生態文明建設的碩果。
海南瞼虎是棲息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上游的海南特有物種。記者 石中華 攝
生態修復為先 打造綠色濕地名片
五源河發源于秀英區永興鎮東城水庫及南部羊山地區,全長約23.78公里,流域面積約為53.19平方公里。上游流經永莊水庫及大面積的火山熔巖濕地、灌叢沼澤區,擁有城市里稀缺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是海口市區內自然生態保存最為完好的區域之一。河流中下游穿越市區西部直達濱海區域,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生態基礎。
曾經,由于城市開發建設及人為活動干擾,五源河流域生態問題凸顯。河道外源污染較重,部分河道水質為劣V類,周邊生活污水直排加劇了水質惡化,河水散發的臭味讓周邊居民苦惱不已。河道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原生植被退化嚴重。
海口市民陳林住在五源河入海口附近,對于家門口的這條河,他懷著復雜的感情。“以前五源河有些臭,我們不愿靠近,有時路過都要繞道。”說起曾經的五源河,陳林直搖頭。
近年來,經過綜合整治,五源河河道水生態、水循環和凈化功能得到改善,出海口水質穩定達到Ⅲ類。
如今,陳林的朋友圈里常會出現五源河一帶景色,藍天白云、碧水綠樹、水鳥翩躚。“現在的五源河環境真好,水清岸綠,鳥語花香。”陳林用手中的鏡頭記錄著五源河的生態美。
位于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下游的蜂虎保護小區,是栗喉蜂虎的棲息地。記者 石中華 攝
保護生物多樣性 珍稀動植物來“安家”
河流是自然的代言,城市是人居的表述。一條河流的變化,可以看作是一座城市欣欣向榮的起點。
一只蜻蜓在水面忙著“消滅”蚊蟲,水中隱藏著虎視眈眈的青蛙,不遠處河岸邊的紅樹上站著準備捕食的白鷺……走進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河岸遍布生態草溝、生物洼地、青蛙塘、蜻蜓塘、綠色屋頂和沙丘-林塘系統以及昆蟲旅館等小微濕地。仔細觀察,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五源河被喻為“城市里的生物多樣性課堂”。調查顯示,五源河流域目前共記錄維管束植物503種、鳥類152種、兩棲類13種、爬行類27種、魚類70種、蜻蜓36種,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原雞、小天鵝、褐翅鴉鵑、黑翅鳶等鳥類。2018年,被譽為“中國最美小鳥”的栗喉蜂虎“落戶”在五源河。為保護好該繁殖地,2019年海口設立海口五源河下游蜂虎保護小區,面積約8.39公頃(約126畝)。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蕨和野生稻也在此落腳。
秀英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李麗雅介紹,該中心積極發動社會公益組織及志愿者,根據栗喉蜂虎的習性,在五源河下游蜂虎保護小區開辟適合栗喉蜂虎筑巢的沙質崖壁、可供作為蜂虎食物的蜻蜓生長的水面、大型的沙堆等,共同為栗喉蜂虎營造適宜的棲息環境。保護管理中心堅持以最小的人為干擾實現蜂虎生境保育,維系蜂虎種群可持續發展。在五源河繁衍的蜂虎種群數量越來越多,最高時達到72只。
生物多樣性是河流生態健康的免疫系統。生態環境的改善,讓五源河的新發現層出不窮。海口畓榃濕地研究所所長盧剛介紹,根據場地自然地形、坡度坡向、腹地大小等現狀條件,五源河一帶形成了臺地、坡地、水泡、淺灘、沙洲等不同的空間,為各種動植物生長提供生境。通過設立蜂虎保護小區、營造生態塘、保護蜻蜓棲息地等,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五源河的動植物種類數及種群數量增加,生物多樣性得到明顯提升。
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的良好生態環境,吸引游人前來游玩拍照。記者 石中華 攝
聯通城市景觀 帶動文旅融合發展
去年12月7日至19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成功舉辦。會上,中國角“海南日”上播放了五源河和栗喉蜂虎的故事。2021年,“五源河下游蜂虎保護小區”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五源河故事走進國際視野。
“走,到五源河看鳥去!”如今,五源河成為眾多愛鳥者的觀鳥基地。顏色鮮艷、尖翅長尾的蜂虎靈巧飛動、捕食昆蟲;帶著“黃色眼罩”的黑領椋鳥夫婦,“辛勤”地哺育著比它們個頭還大的噪鵑寶寶;橘腿黃嘴的白額燕鷗在五源河入海口的沙灘上空盤旋,瞅準時機俯身下來,叼住擱淺的小魚……
沿五源河兩岸的棧道向海而行,美人蕉、荷花等水生植物點綴河岸,椰子樹、黃槿等樹木搖曳生姿。置身公園中,不時可以看到蝴蝶、蜻蜓飛舞,聽到鳥語蟲鳴,由樹池、洼地、枯木等組成的小環境,成為各類小動物生長的樂園。
行至五源河入海口,河流劈開金黃的沙灘,逐漸與藍色大海融為一體。架空棧道與西海岸帶狀公園合而為一,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由此并行,一路串聯起假日海灘、鐘樓、云洞圖書館等海口新老景點,一幅生態與人文結合的海口美畫卷由此徐徐展開。
河流與商業的關系從來都是密不可分,五源河的美好生態不僅為城市創造了詩意棲居地,也為周邊片區發展注入動力。
五源河入海口位于海口西海岸,藍綠共融的空間格局、優美的生態環境,吸引著產業園區、文旅產業在此集聚。在五源河沿岸,“綠-體-旅-創-居”多維度融合的海口特色休憩目的地正在形成。
海南省綜合體育場—五源河體育場投入運營,可容納觀眾約5萬名,填補海南缺乏頂級文體場館的歷史空白;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依五源河西側而建,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國際會展在此舉辦;海南未來產業園和復興城西海岸互聯網總部基地、海口五源河創新產業中心等重點項目正在加快推進,成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新引擎”……
河流是城市流動的風景。從上游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到下游景觀與城市發展融合,五源河的蝶變,展現了城市與河流從相依而生、相互協調到互利共生的融合歷程。更多美麗河流的故事,還在海口不斷書寫。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記錄、新物種、新現象在五源河被發現——
新記錄:2020年7月,監測人員在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發現紅腹異蜻,刷新海南蜻蜓種類新記錄。
新物種:一年新增74種。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2022年度資源調查監測報告顯示,公園2022年度新增植物51種、鳥類9種、兩棲爬行動物4種、蜻蜓10種。
新現象:首次發現巢寄生現象。今年8月下旬,海口五源河公益保護地巡護監測隊員在一次巡查過程中,發現一只黑領椋鳥代為哺育噪鵑,這是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首次發現此有趣現象。
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發現的裳鳳蝶。記者 石中華 攝
記者手記:守護一方碧水擦亮幸福底色
美麗生態環境是海口的魅力名片。五源河的蝶變,是海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向“綠”而行的生動體現。用符合自然規律的方式,治理曾經被污染的河流、濕地、海灣,讓城市在自然中棲息、與自然相交融。
花若盛開,蜂蝶自來。治理好城市水體,讓水清岸綠、萬物生長,越來越多的城市河流正成為熱門打卡點,反過來提升了海口的城市美譽度。優越的自然環境疊加海南自貿港政策的紅利釋放,讓越來越多目光聚焦海口,產業集聚帶動經濟發展,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了路徑。
生態治理需要久久為功,如何不斷延續生態優勢,海口還在不斷發力。下一步,海口應進一步建立完善河流生態治理長效機制,健全城市污水處理網絡,做好生態保護科普,不斷提升群眾護水意識,讓河流、濕地永葆美麗容顏,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擦亮城市的幸福底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