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多地積極搭建數字治理平臺,為基層治理提供技術支撐。半月談記者發現,以便民服務二維碼為代表的智治手段,在服務響應、指揮調度、矛盾化解、風險研判等環節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容易遭遇惡意利用或攻擊,其中風險須加防范。(來源:新華社)
隨著數字政府建設的持續推進,“便民服務二維碼”極大地便利了民眾的生活。掃一掃物業“便民信息欄”的二維碼,通水管、洗地暖、開換鎖、家政服務等,一應俱全;進入政務服務大廳,掃一掃“碼”上就有服務,“一碼通辦”為民眾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以“數治”賦能“善治”,不僅提高了辦事效率,還提升了治理效能,這便是二維碼的優勢。
然而,由于交互多,使用頻率高,“便民服務二維碼”也容易被別有用心者盯上,容易遭受惡意利用或攻擊,具體表現在:二維碼被人為篡改、替換;運維違規收集用戶信息,存在隱私泄露風險;還有政務服務系統,容易成為黑客攻擊對象等。
作為聯通實體世界和數字平臺的媒介,二維碼必須確保真實、有效、準確,因此對于它的監管任務也越發緊迫。為了規范化管理,不少單位也想出一些法子,例如:在設置二維碼時,派出專員定期巡查,確保二維碼不被掉包,但是依靠人力巡查的做法,終究不夠持久長效,難以形成可持續的監管。
為了降低信息泄露風險,在數據采集一項上,就要遵循“必要、最小原則”,不過度搜集個人信息,尤其是聯系方式、身份證號等關鍵信息,可做適度隱藏,基層部門在推廣及應用上要做到權責統一。此外,也有專家建議,要進一步明確現行數據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細則,完善分級分類授權、使用主體合法性背景審查、數據共享和合規風控等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對涉事企業違規違法的處罰力度,嚴格防范企業技術優勢濫用,推動權責匹配。
隨著“便民服務二維碼”覆蓋的提升,在頂層設計上,還應出臺細致、規范的標準,實行統一規范化管理,并且要對二維碼實行備案制度,保證能夠追根溯源,才能更好地對二維碼進行有效維護和管理。另外,二維碼有效期也是一種保護方式,到期后二維碼作廢,同時將用戶信息也進行注銷,這些舉措都能提高二維碼的安全性和可信度。(馮定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