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羽絨服穿不起,而是軍大衣更有性價比。”這樣一句看似調侃的話,最近在社交平臺走紅。有網絡博主發布視頻“大學生集體穿軍大衣上課,土到極致就是潮”,獲得了近200萬次點贊。(來源:光明日報)
提起軍大衣,一股濃烈的歲月感席卷而來,能把不少人的思緒拉回上世紀。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軍大衣就是全民“保暖神器”,上至解放軍戰士,下至平民百姓,軍大衣的出鏡率可太高了。它永不過時的經典款式,純棉面料,耐磨手感,內含厚實棉絮,還可百搭保暖內衣等,加上寬敞的衣襟、厚實的袖口以及可調節的腰帶,外出活動時,能適應不少復雜的環境。可以說,無論是從實用性,還是從清洗保養,它都滿足了大部分國人的需求。
綜上所述,軍大衣不管放任何時代,都具備保暖耐穿的基本屬性,所以它能翻紅脫銷,這不足為奇。但就客觀來說,本次軍大衣“出圈”,與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有很大關系,尤其是那句“不是**羽絨服買不起,只是軍大衣性價比更高”的評論,更是戳中了不少消費者內心。相比個別大牌售價上千的羽絨服,軍大衣物美價廉的特點,著實是太香了!這也折射出當代年輕人的實用主義消費理念,不盲目跟風,不隨大流,追求更具性價比和實用性,這便是理性的消費選擇。
對于“軍大衣脫銷”這一熱點,有專家指出,這是一種服飾文化變遷的規律使然,特別是這種以舊為新,以集體的共性為個性,面向更大集體來彰顯自我的邏輯,以后也還會有重演的可能。
這不難理解,畢竟流行是個圈,就好比牛仔褲、解放鞋、“廣西老表”(桂花牌手表)等,誰能斷定它們就過時了呢?從穿衣消費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也是穿衣自由的時代,豐儉由人,各取所需,是值得提倡的消費觀。甭管是高價,還是平價,是進口貨,還是國貨,符合自身需求的,就是好貨。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許多進口貨走進千家萬戶,也有許多國貨憑借創新和質量優勢,走出國門。站在年輕人的立場,對于近些年翻紅的一些舊物,他們大多持開放包容的態度。軍大衣的再度走紅,可以看做是國貨服飾單品的一次回歸,也是時代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透過這一現象,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隨著“老物新用”理念的深入人心,國貨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是通過服飾的復刻改良?還是盡可能保留原汁原味的舊款式?這需要深入研究消費者的心理,也要用新時代的眼光去看待老物件。作為消費者,是出于情懷考量,還是為務實買單,許多經濟現象的背后,也是時代發展的注腳,以及百姓生活的變遷史。(馮定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