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保障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基本生活和生命健康安全,日前,海口市民政部門及救助站,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織密扎牢民生兜底服務保障網。
“天氣冷了,跟我們一起回救助站避避寒吧!”這一溫馨話語,出現在人民橋、萬綠園等地。海口本輪降溫,較為倉促,可即便如此,相關部門也早有準備。氣象、應急部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情況,及時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進行部署,儲備足量的棉衣、棉被等防寒物資;各救助管理機構配齊各類保暖物品,全面檢查站內各項防寒設施,保證性能完好,運行正常;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門聯合組成多支小分隊強化街面巡查救助,按照“自愿求助、無償救助”的原則,勸導流浪乞討人員及臨時遇困人員入站接受救助;全市各救助管理機構加強24小時值班值守,確保救助熱線24小時暢通、應急力量全時待命。
此外,社會力量也積極參與本次行動,社工、志愿者、公益組織等,協助相關部門對困難群體進行勸導、救助,還鏈接社會愛心資源,讓更多人關注困難群體,保障其溫暖安全過冬。
扶危濟困、雪中送炭,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年入冬,海口市都會第一時間組織相關部門為困難群體送上溫暖,此舉不僅彰顯了城市溫情,也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急民之所急、應民之所呼、解民之所憂,全力以赴做好保暖保供各項工作,實實在在為群眾解難題、謀幸福,海口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持續增強。
社會救助工作是托底性、基礎性的制度安排,也是踐行初心使命、為民辦實事的具體表現。當前,我市已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制度性保障。
從社會關懷的角度看,“寒冬送溫暖”應該是一項系統性、全局性、長期性的民生工程,既要立足當前、保暖保供,又要注重長遠、謀劃全局。推進社會救助高質量發展,既要做好“精準”幫扶文章,又要構建現代化社會救助體系。這就要求,精準認定救助對象,確保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針對困境群體,境況不佳、需求不一的情況,要因人施策,才能給予“精準關愛”;同時,也要充分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構建實時動態監測平臺,激活、整合政務數據要素,將困難群體錄入檔案,才能提高社會救助精細化程度,促進政府服務與困難群眾需求精準匹配。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海口為困難群眾“遮風擋雨”,體現的是政府及相關部門的人文關懷,也是海口文明社會不斷進步的縮影。繼續為困難群眾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實實在在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才能繪就現代化國際化新海口之幸福底色。(馮定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