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官網截圖
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征集人民法院案例庫參考案例的公告,并回應中國裁判文書網的有關問題。
據介紹,十年來,隨著裁判文書網的文書數量增加、社會關注增多,以及大數據分析技術的飛速發展,存在的不足屢屢被提出詬病。目前而言,裁判文書網存在著檢索不便利、標準不統一、權威度不夠等問題。此外,我國上網文書有大量基層法院審理的簡易程序或小額訴訟案件,不僅規則意義有限,還承載著各類事實性、身份性信息。
在裁判文書涉及的安全風險問題方面,海量文書上網后,因承載著大量國情社情信息而逐步成為各方關注的信息資源。有的商業公司將“爬取”的文書數據轉化為法律檢索、企業征信、人工智能“產品”營利,但未按安全、合規、可控要求管理。有些“黑灰產業”甚至據此從事敲詐勒索、信息倒賣、刷取流量等違法活動。
據介紹,從2021年7月開始,最高人民法院按照有關各方的反映、訴求和建議,采取了一些針對性整改措施。通過嚴格風險篩查、完善公開標準,每年上網文書數量從2020年的1920萬件、2021年的1490萬件降至2022年的1040萬件。2023年1月至今,上網文書數量為511萬件。
“可以說,自2021年以來,優化裁判文書公開機制的工作一直在有序開展,但從未‘叫停’過文書上網。”該負責人說。
據介紹,司法公開既包括在線公開,也包括線下公開;既包括向當事人的公開,也包括向社會公眾的公開。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出臺后,對司法公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人民法院司法公開工作既要充分滿足當事人的參與權、知情權,方便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了解監督,又切實做好權利保障和風險防控工作,防止公民的正當權益、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公共利益因不當公開受到不利影響。”該負責人表示,人民法院持續推進陽光司法的努力方向不會變,通過深化、優化司法公開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司法服務的態度不會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