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產業、穩就業,各市縣因地制宜積極探索——
白沙那來村等6個攻關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10—12月村集體收入超過75萬元;昌江整合縣級資金520萬元,扶持攻關村發展集體產業4個;儋州引進53名“博士村長”,結對幫扶11個行政村發展產業;
全省建成就業驛站234家,實現336個攻關村就業驛站服務全覆蓋;創建“熱帶新農人”“海南粽師”“瓊筑勞務”等“瓊字號”勞務品牌40個,帶動就業13.7萬人次,勞務收入9.93億元,其中脫貧人口4766人。
全省600個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5萬元,集體經濟收入比上年減少的村集體數量下降了4個百分點;71%的攻關村收入超過10萬元,較9月底提升了15個百分點。
抓治理、添和美,學習運用好“千萬工程”經驗——
美麗鄉村資金支出率比9月底提升43.2個百分點,超額完成專項行動期間累計提速30%的任務;農村廁所改造率從9月底的82%提高到100%,全面完成任務;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57.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深入推進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基層教育人才激勵機制改革、公辦中小學教師優化配置、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全省累計小學教學點撤并100個,建成鄉鎮寄宿制學校114所,農村基礎教育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強改革、促發展,深化墾地融合取得新突破——
完成3個試點農場非經營性建設用地移交方案編制,有效盤活土地資源。全面摸排墾區3萬多棟房屋及基礎設施,出臺危房改造補貼方案;3個試點市縣墾區住房保障集中安置前期工作已完成,即將開工;墾區和地方居民保障性住房申請實現條件、準入門檻統一,全省905戶墾區居民遞交安居房購房申請。
“當下改”,也要“長久立”
專項行動歷時兩個多月,為群眾解決了一批急難愁盼問題。與此同時,也為我省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積蓄了強大力量,積累了寶貴經驗。通過“當下改”與“長久立”有機結合,一批長遠政策制度得以建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