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下大雨,騎電動自行車經過會被濺一身水。”1月5日,在海口濱海大道與海港路交叉口附近,一店鋪老板黃先生表示,積水點改造后,下雨天出門方便多了。
改造主城區3個易澇積水點項目,是2023年我市通過人大代表票決制的方式確定的10項市級民生實事項目之一。記者從市水務局獲悉,2023年我市完成海港路北段(濱海大道至海邊)市政道路項目、長影中路與南海大道交叉口處西側路面積水點改造應急工程、濱海大道藍城大道段積水點改造工程等3個易澇積水點改造項目,有效改善了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保障車輛行人的出行安全。
效果明顯
群眾出行更加安全暢通
濱海大道與海港路交叉口曾經逢雨必澇,為解決該處積水問題,海口啟動了海港路北段(濱海大道至海邊)市政道路項目,在海港路與濱海大道交叉口處增設一條365米長的排水管道,將上游排下來的雨水往海港路北側分流,有效緩解了濱海大道積水問題。
“每逢下大雨,我都會打開導航地圖查看一番,發現海港路北段沒有出現嚴重積水和堵車現象。”業主單位海口輝邦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鼎基說,項目建設效果明顯,在多次暴雨中經受住了考驗,積水現象不再出現。
海口多個積水點內澇得到有效緩解,海口“小黃人”也深有體會。“之前,長影中路與南海大道交叉口處雨水排水系統未建設完善,遇到暴雨天時,低洼處容易形成積水。”海口市排水設施事務中心秀英大隊副大隊長程久堯說,該路段積水點改造應急工程完工并投用后,隊員在暴雨天多次巡查發現,積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2023年,海口系統全面梳理全市易澇積水點,出臺了排水專項規劃和內澇治理三年行動計劃,以積水點治理項目為抓手,堅持污澇同治,深入推進雨水、污水兩張網建設,完善水務基礎設施建設,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安全、暢通的出行環境。
據悉,海港路北段(濱海大道至海邊)市政道路項目于2023年5月底完工,長影中路與南海大道交叉口處西側路面積水點改造應急工程于2023年4月中旬完工,濱海大道藍城大道段積水點改造工程于2023年12月中旬完工。隨著3個易澇積水點項目的改造完工,解決了道路積水問題,保障周邊居民安全出行。
持續發力
推動9個積水點項目建設
記者從海口市水務局獲悉,近年來,海口不斷加大內澇治理項目推進力度,按照先急后緩的原則,分期分批推進排澇項目建設。其中,第一批針對主城區龍昆溝、義龍路、海甸島等25個積水點開展前期工作并逐步進行改造,目前多個項目已完工。
龍昆溝是海口市區排澇的重要通道之一,每逢大雨,河道沿途道路易出現積水,給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影響。2023年6月,海口啟動龍昆溝下游段綜合整治工程項目。“項目建成后,龍昆溝河道過流能力由45立方米/秒增加至71.5立方米/秒,將有效降低龍昆溝北段流域易內澇風險。”海口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海口將大力推動龍昆溝下游段綜合整治工程項目、義龍路片區及萬國西路積水點改造工程、丘海延長線金盛達段積水點項目、鴨尾溪雨水排澇泵站項目、海南大學排水防澇及管網完善工程等9個積水點項目建設,項目建成后將解決義龍路、海甸島、海南大學、丘海大道(金盛達段)等片區積水問題。”該負責人表示,針對其余積水點的治理,將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和《海口市內澇治理三年行動計劃》有序推動,逐步解決海口主城區雨天內澇積水問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