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權強區激活力 賦能發展增福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海口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海南省委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于2022年7月啟動擴權強區改革,將城鄉規劃、國土資源等領域82項市級事權下放到市轄區(園區),充分激發區級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
這是一次深刻的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和機制再造。2023年,海口市各區各園區堅持對標一流、堅持雷厲風行、堅持狠抓落實,招商引資更積極了,謀劃項目更主動了,推進項目更給力了,審批服務更高效了,為民辦實事更有條件了,干部能力作風進一步提升了……擴權強區改革,為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區、推動海口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讓經營主體和市民群眾看到了新變化、得到了真實惠。
航拍鏡頭下的江東新區,塔吊林立,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記者 蘇弼坤 攝
激發區級活力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日前,位于西海岸的中國海油深海能源開發總指揮部基地項目工地,塔吊、挖掘機等機具忙碌運轉,數百名工人分工配合,呈現出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有了海口市和秀英區政府部門的高效服務,項目提前半年開工,推進過程很順利。”項目總經理楊青山說。
中國海油深海能源開發總指揮部基地項目是海口深化擴權強區改革后,由秀英區完成的“首單”下放事權審批。由于前期項目開工時間緊,秀英區了解有關情況后,積極主動作為,采取分階段辦理施工許可方式,為企業辦理第一階段基坑支護及土石方工程施工許可證,確保了去年7月30日項目開工。“從企業報來材料,到作出審批,只花了2天時間。”秀英區住建局局長蔡海說。
通過擴權強區改革,各區各園區得以更充分地配置本區域各類資源,更高效地組織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僅推動項目投資“加速跑”,而且促進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
去年3月20日,美蘭區政府與天利(海南)國際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約定天利集團總部落戶美蘭區,在大致坡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建設和空港冷鏈物流建設等方面進行全面合作,預計年產值11億元以上,稅收1100萬元以上。“簽約落地以后,我們將對企業發展過程中一些道路及供水供電供氣等方面的設施進行完善,做好相關配套服務。”美蘭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王輝說。
市委、市政府制定印發的《海口市進一步擴權強區的實施意見》及配套文件明確,實行優化市區兩級稅收收入劃分、完善市對區財政增收激勵政策、實施區級特色產業聚集區(園區)市級財稅獎勵、加大對重點園區(開發區)獎勵和支持力度等舉措。據統計,去年1-10月,全市區級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9.3%。
俯瞰日新月異的海口國家高新區藥谷工業園。 記者 康登淋 攝
優化營商環境 推動政務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審批更快”“辦事很方便”,這是經營主體一年多來的普遍感受。
作為海口國家高新區“極簡審批”受益者,海南大勝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林對項目當時的審批速度贊不絕口:“我們的項目二期2022年12月拿地,按原流程預估18個月投產。”擴權強區改革后,高新區全程介入辦理設計、施工、規劃、審批等環節手續。“去年8月28日正式投產,基地整體工期縮短近一年,投產時間比預期提前10個月。”張林說,企業先一步搶占了市場先機。
感受到審批便利的,還有瓊山區云龍鎮花卉苗木種植戶鐘玉霞。鐘玉霞種植了21畝花卉,去年11月15日提交檢疫申請,16日區林業局技術人員就上門進行檢疫,并出具場地檢疫合格證和調運證。瓊山區林業局工作人員林志會介紹,林草植物檢疫證書核發事項下放后,花卉種植戶不用再去市森林病蟲害檢疫站申請檢疫,而是由區里上門檢疫發證,能省下約15個工作日的辦理時間。“近一年來,我們完成50多家花卉種植戶的上門檢疫,發放調運證6000多份。”林志會說。
擴權強區改革過程中,各區各園區強化“放管服”制度集成創新。海口國家高新區推進“標準地+標準廠房”制度改革,探索土地成片征轉、工業廠房分割,豐富供地模式,實現“土地等項目、拿地即開工、進廠即生產”。江東新區通過承接一批用地管理事項,基本覆蓋項目建設全流程,園區企業可一站式辦理用地手續。龍華區推出“企業勞動用工一件事”,最大限度地精簡申報材料、優化審批流程、減少群眾跑腿。“辦理勞動用工業務,以前要跑兩個窗口,現在一個窗口就能辦理,以前一個事項要提供多張表格,現在一個表格就可以了。”天津北海油人力資源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合同信息管理員符夏蔓說。
市民在位于瓊山區振群路旁的“悅動園”口袋公園放松休閑。 記者 張俊其 攝
辦好民生實事 群眾看到新變化得到真實惠
對龍華區濱海街道濱海新村社區居民張清麗來說,家門口的小公園實現“推門見綠、移步入園”,環境變化讓她欣喜不已:“翻新了路面,新增了綠地、綠植、健身器材,大家都喜歡到這里走走坐坐。”
在秀英區西秀鎮拔南村,背街小巷改造提升讓村民出行不再犯愁。“以前村里的巷道坑洼不平,容易積水,現在硬化起來,安裝了路燈,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曾令茂說。
每天早上6點,瓊山區國興街道道客社區國和苑小區附近的許鮮包子店準時開門迎客。剛開始,顧客主要是附近工地的建筑工人,去年10月,大英山西六街貫通,增加了不少顧客。“原來這里是斷頭路,顧客很少,我自己每次出門要從海德路、龍昆南路繞行,很費時間。”店主汪代情告訴記者,大英山西六街貫通后,昔日的“斷頭路”成為“舒心路”,附近居民出行不用再繞圈。
擴權強區改革后,部分城市次干道、支路、背街小巷的改擴建和管理及公園綠地(含街心公園、小游園)管養改由區級管轄,有效解決了此前市政設施管養權限邊界不清、屬地責任不落實等問題,增加了區級打通斷頭路、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口袋公園建設的自主權。同時,行政審批流程的再造和優化,讓辦事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
據龍華區委常委、副區長王首匯介紹,去年以來,龍華區大力推進打通“斷頭路”、背街小巷改造、“村村通”工程等民生事項,為民辦實事資金投入較上一年增加6000多萬元,有效提升了轄區人居環境質量。此外,龍華區探索推行“既有住宅加裝電梯一件事一次辦”機制,將原先2套12項申報材料整合精簡至6項,審批時限從27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工作日。去年前三季度,已辦理完成既有住宅加裝電梯事項233件,比上一年全年多171件。
提升能力作風 基層干部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在瓊山區營商環境建設局,“周五小課堂”是每周學習交流的常態化機制。“我們讓懂政策的人講政策、讓懂方法的人教方法,‘小課堂’促進了業務水平‘大提升’。”據瓊山區營商環境建設局副局長張小丹介紹,通過學習交流,大家能更好地適應擴權強區改革帶來的新變化和新要求。
“我們組織開展的每日盤點會、‘人人是老師’政務講堂等活動深受窗口工作人員歡迎和支持。”據美蘭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莫瓊春介紹,針對擴權強區改革,該中心制定了“專項培訓-輪崗實操-經驗交流”的階梯式業務提升計劃,有效幫助工作人員克服本領恐慌,培養具備應對新任務的業務能力。
去年以來,各區、各園區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現場教學、流程模擬、交流研討,基層黨員干部不斷學習新知識、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切實增強抓經濟、謀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確保事權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
龍華區資規局工作人員董曉宇是學習培訓的受益者。“為更好地承接市級下放的審批權限,我多次去市級部門的相關業務科室進行跟班學習,同時與區政務中心加強溝通、形成合力。”在董曉宇的努力下,龍華區完成首宗供地審批業務,讓海燕小學南校區項目用地劃撥手續順利完成。
在海口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多部門業務骨干合力起草《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用地“帶方案出讓”設計方案編制、審批實施方案》,實現海口首例帶方案掛牌工業用地在高新區出讓,“帶方案出讓”供地新模式幫助企業至少縮短動工前期籌備時間兩個月,創新案例在全省推廣。
以放權賦能促進能力提升,以能力提升承接放權賦能。隨著海口擴權強區改革的深入實施,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效能將持續釋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