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國家高新區工業經濟加快發展
跑好開年“第一棒”力爭首季“開門紅”
近日,在位于海口國家高新區的海南倍特藥業有限公司包裝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生產線上忙碌著。連日來,該公司科學統籌、精心調度,加緊趕制訂單,及時保證市場供應,力爭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記者 康登淋 攝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為充分發揮園區主陣地作用,爭當強工業排頭兵,春節假期后,海口國家高新區各產業園區跑出春季生產“加速度”,奮力實現一季度工業經濟“開門紅”。
供銷兩旺 多點開花促發展
從空中俯瞰,在建重點項目星羅棋布,一棟棟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蓄勢待發”;市場供銷兩旺,工廠車間流水線馬力全開,一個個新產品不斷下線……隨著《海口市做強工業經濟二十條措施》落地落實,全市一個個重大項目接連推進,一個個規上企業開足馬力,在這個春天里,讓人感受到工業經濟發展的強勁脈搏。
在藥谷工業園,壓在肩頭的藥品保供責任成為藥企加緊生產的動力來源。步入海南倍特藥業有限公司海口生產基地,數名工作人員正在監測智能燈檢檢漏一體機等設備的運行狀態,并對下線產品進行出廠前的最后包裝檢查。該企業副總經理石德春告訴記者,冬春之交是流感、肺炎的高發季節,他們正加緊生產注射用阿奇霉素等緊缺藥品,部分訂單已排到了四月底。“目前凍干車間已采取三班倒模式實現滿產,今年我們計劃再投用一條新流水線,實現產能再提升。”石德春說道。
在云龍產業園,紛至沓來的海外訂單為企業生產按下“加速鍵”。來到海口裕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型車間,流水線上整齊排列的機械臂正繁忙運轉,將完成高溫熱壓后的紙碗進行切邊處理。“今年我們生產的環保餐具除了銷往美國,還在東亞、歐洲等多地實現了‘多點開花’,取得了進軍海外市場的‘開門紅’。”企業相關負責人花杰說,今年他們將力爭在去年3600萬元銷售額的基礎上“翻一番”,預估2024年總銷售額將達到8000萬元以上。
招才引智 打造人才“強磁場”
人才是工業企業科技創新和發展的基礎。《海口市做強工業經濟二十條措施》提出,要加快建設人才隊伍,圍繞服務自貿港建設和推動海口高質量發展需要,大力加強先進制造業、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軍人才隊伍建設。去年以來,隨著重點項目的加快投產、產業集群的擴容增量,“人才之渴”正成為制約工業企業發展的難題之一。
去年年底,高新區加快探索“政校合作”飛地模式,打造園區企業人才輸出、職工技能培訓的大后方,與省內外24所院校達成合作簽約——其中既有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985”“211”雙一流院校,也不乏吉利學院、湖北中醫藥大學、海南醫學院等與園區特色重點產業匹配度較高的專業院校。
開年以來,為解決園區企業用工難題,高新區以“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為目標,赴五指山、臨高、瓊中等市縣開展“千里送崗穩就業促發展”巡回招聘會,攜18家園區企業近800個崗位現場求才,為企業解決用工缺口超200個。此外,高新區還通過與周邊鄉鎮就業驛站強化聯動,加快搭建“共享用工”交流新平臺、產學研及技能人才培養平臺。如今,該平臺已推動齊魯制藥、海靈藥業等18家企業與海南大學、海南省技師學院等院校達成共建實踐教學、實習就業基地的人才培養和輸送合作,促成353人進入“新工匠”成長通道。
海口國家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園區將深入實施“強工業”戰略,持續強化全要素保障,加快構建跨區域人力資源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為園區龍頭企業、規上企業、重點項目及上下游企業打造行業技能生態和技能人才鏈,賦能工業經濟發展“換擋提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