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就業、醫療、教育、養老……這些備受關注的民生熱點將有哪些變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清晰描述了要辦的民生實事。今年的民生實招,落腳點“實”,含金量“足”,體現在數字的變化增長里,也將更多體現在百姓可感可及、具體而微的日常生活里。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設定為1200萬人以上,而去年是“1200萬人左右”,這樣的表述體現了“做好就業工作的力度、決心和鮮明的政策導向。”要看到,“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著眼今年,隨著經濟增長進一步恢復,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新的就業增長點不斷出現,為穩就業提供堅實支撐。
切中熱點難點,辦好民生實事不是一蹴而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分類完善靈活就業服務保障措施,擴大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目前北京、上海等7省市的4個行業試點這一職業傷害保障工作。不久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 “兩個指引、一個指南”, 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最低工資保障,首次引入“寬放時間”概念,保障勞動者休息權。我國現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8400萬人,管理向好、算法向善,更多的舉措將落實落細。
“一老一小”是百姓最關注的話題之一。“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提高20元”,這是近年來上調幅度較大的一次,增長了19.4%。“在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個人養老金目前年繳費上限為12000元,由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這一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已在36地先行試點。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百姓養老將更有品質和保障。與此同時,“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務供給,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一老一小”牽動億萬家庭,要讓最柔軟的群體得到最多呵護。
從“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到 “做好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救助”,再到“將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這樣的目標實實在在。“30元”數額看似不大,實際近年來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持續增加,將達到每人每年670元,這也是真金白銀、帶著溫度的民生投入。
“關鍵小事”怎么辦,百姓最有發言權。有網民說,“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讓政府工作報告更接地氣、更有底氣、更有生趣”。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起草,僅中國政府網上就有160萬人提出建議。而多地日常的“板凳會”“民生茶館”受百姓歡迎,凸顯基層治理創新。把握和處理好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的關系,“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民生實事項目也是系統工程,從點上突破和面上推進相結合,離不了傾聽“民聲”。
就事還得論“勢”,把握趨勢,要乘著“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政府工作報告有這樣一句話,“注重以發展思維看待補民生短板問題,在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所需所盼也有新變化、新特點。要把擴內需與惠民生緊密結合,更好滿足居民在住房、教育、醫療、文化、體育、旅游等方面的需求。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銀發經濟等等,都有著發展的勢能。
“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把實事辦實,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
(文丨陶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