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借鑒發展經驗
全球自貿區(港)發展中積累的成功經驗,也為中國自貿區(港)的建設提供了借鑒和參考。各方既加強合作,也相互學習交流,推動伙伴關系不斷深化。
香港在鞏固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地位的進程中,可以提供哪些發展經驗?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認為,要積極開拓環球合作關系,與世界各地的貿易伙伴建立并維持經貿關系,全力擴展東盟、中東、中亞、非洲等新興市場。一方面,不斷擴展香港全球經濟網絡,便利香港的貨物和服務進入內地和國際市場;另一方面,致力于跟不同的海外經濟體簽訂投資協定,確保其在香港投資獲得保障,也讓世界投資者在海外的投資得到保障,增強全球投資者的信心。
海南自貿港如何發揮進一步自身優勢,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水平,與“伙伴們”實現互利共贏發展?在當天論壇上,與會各方積極建言獻策。
新加坡樟宜機場管理投資公司首席執行官顏浩君認為,民航業帶動了海南旅游業以及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也促進了海南對外貿易。通過航空運輸,海南的產品可以快速送達全球各地,國際產品也可以快速地進入海南市場,這對于提高海南的國際競爭力起到很大作用。
海南自貿港如何進一步發展民航業?顏浩君建議,要基于海南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制定符合自身特點和優勢的發展策略。海南需要更多的航權開放政策,這需要與政策制定單位、國內外航空公司以及相關的企業機構進行廣泛溝通和協商,以確保政策的開放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海南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民航管理體系,加強與國外的航空公司、機場等建立深度合作關系,以提升民航發展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顏浩君表示。
海南自由貿易港與粵港澳大灣區,都以高水平對外開放為突出特色,兩地“雙向奔赴”,對于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海南自貿港該如何利用自身緊鄰大灣區優勢,通過制度型開放來進一步實現聯動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認為,海南要與香港深入對接,不斷為自貿港發展吸引人流。在產業發展方面,金融服務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都是海南自貿港可以與粵港澳大灣區探索協同發展的領域。
“粵港澳大灣區有產業市場優勢,海南有開放優勢,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可以實現海南自由貿易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一體化。”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