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新聞中心屋頂光伏板接連成片,將日光轉化為源源不斷的“綠電”。 特派記者 康登淋 攝
春日里的博鰲,惠風和暢,繁花盡染。3月28日下午,“海南自由貿易港: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記者招待會在博鰲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草坪區舉行,向中外媒體介紹過去一年來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自貿港建設特色亮點。
“全省接待游客數量和旅游總收入分別同比增長49.9%、71.9%”“離島免稅銷售金額增長25.4%,免稅購物人次增長59.9%”“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10個,惠及居民3.6萬戶”……這是一場“干貨滿滿”的記者招待會。面對中外媒體的高度關注,海南亮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成績單”。
3月28日,外籍記者在東嶼島文化公園品嘗海南老爸茶。特派記者 楊忠凱 攝
A 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架起攝像機、打開筆記本電腦……當天,中外媒體記者早早來到發布會現場,翹首期盼即將發布的內容。
2018年,國家賦予海南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重大歷史使命。5年多來,海南自貿港建設從“順利開局”到“蓬勃展開”到“進展明顯”再到“蓬勃興起”,成為中國擴大開放、與世界共贏的生動注解。當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成型起勢,海南正對標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打造中國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向全世界張開懷抱。
據介紹,過去一年,是海南推動自貿港封關運作邁出重大步伐、疫后經濟重回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的重要一年。海南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把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自貿港建設的重要位置,統籌封關運作準備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努力闖出一條以高水平開放服務國家戰略大局、引領海南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經濟恢復提質加速。海南堅持“政策+行動”雙輪驅動、“擴需求+強主體”雙向發力,全力拼經濟、抓項目、促發展,全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多項指標增速名列全國前茅,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2%、增速全國第二,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5%,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7%,貨物貿易增長15.3%,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3%、8.3%。
——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海南布局創新鏈、培育產業鏈,不斷夯實產業體系根基,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占GDP比重持續提升。全省接待游客數量和旅游總收入分別同比增長49.9%、71.9%。現代服務業擴容增效,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參展品牌、發布新品、入場人數均超往屆;做好高端購物、醫療、教育“三篇境外消費回流文章”,離島免稅銷售金額增長25.4%、免稅購物人次增長59.9%;空港保稅維修進出口值超120億元,全球首個商用海底數據中心項目一期竣工。
新型工業聚力起勢,規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1.8%,百萬噸乙烯等一批石化新材料項目密集投產,海上風電裝備、海工及游艇、新能源專用車、油服裝備維修等多領域破題,首條半導體芯片模組生產線投產。充分發揮氣候溫度、海洋深度、地理緯度、生態綠色“三度一色”優勢,培育發展種業、深海、航天三個未來產業,努力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實踐地。
3月28日,在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現場,外國嘉賓參觀自貿港展廳。 特派記者 康登淋 攝
B 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
一組組亮眼數字、一條條務實舉措、一項項豐碩成果,讓現場的中外媒體記者近距離感受到過去一年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的強勁脈動和累累碩果,特別是海南以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效。
過去一年,海南對外開放卓有成效。2023年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分別增長15.3%、29.6%,其中民營企業貨物進出口增長37.4%。實際對外投資規模翻倍。入籍“中國洋浦港”國際船舶達43艘、總噸位全國第二。開通2條第五航權航線,恢復和新開境外客貨運航線50條,新開通集裝箱班輪航線11條。
海南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出臺擴大貨物貿易規模、創新發展服務貿易等20多條重點舉措,在數字貿易健康發展、商務人員臨時入境等領域開展先行先試,加碼“兩個基地”“兩個網絡”“兩個樞紐”建設。新發布6項制度集成創新案例,累計發布16批140項,其中11項被國務院向全國復制推廣,6項受到全國通報表揚。
海南區域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堅持“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持續推進“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增強整體發展合力。海口經濟圈、三亞經濟圈、儋洋經濟圈“三極”帶動力持續增強,經濟總量占全省79.4%;環島旅游公路串起濱海城市帶,與中部生態保育區“山海聯動”發展。提檔升級重大基礎設施,全國最大港口客滾綜合樞紐新海港建成,鳳凰、博鰲兩個機場三期改擴建項目開工,洋浦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擴建、洋浦疏港高速、環新英灣快速干道等項目開工。
此外,海南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強省建設,扛穩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糧食總產、面積、單產實現“三增”,新增深遠海養殖水體30萬立方米,新建100個美麗鄉村,脫貧戶家庭人均純收入增長12.4%。
3月28日,在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內舉辦的“海南自由貿易港: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記者招待會簽到現場。 特派記者 楊忠凱 攝
C 以“綠”為底厚植民生福祉
俯瞰東嶼島,樹木蒼翠茂盛,河水碧波蕩漾。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成果,還體現在藍天上、白云間、碧水中。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胸懷“國之大者”,海南持續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取得新進展——
圍繞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環保工作“兩個全國一流”目標,海南接續實施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清潔能源島和清潔能源汽車、“禁塑”、裝配式建筑、“六水共治”、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等標志性工程,擦亮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2023年,海南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9.5%,細顆粒物(PM)濃度12微克/立方米,省控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95.9%,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一流。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海南厚植民生福祉,努力提升老百姓在自貿港建設中的獲得感、幸福感——
2023年海南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民生支出占69.32%,其中教育支出增長15.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24.6%;10項民生實事全部完成;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2%;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一期全部完工,公立醫院次均住院費用下降12.9%;基本養老金、醫保補助、城鄉低保標準、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完成提標,物價總體平穩;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10個、惠及居民3.6萬戶,安居房開工2.5萬套、竣工3.3萬套。
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產學研鏈條的深度融合。海南統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推進,增強融合協同契合度,培育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教育方面,建立高位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機制,新增基礎教育學位4.6萬個、專門學校2所,引進補充緊缺急需學科教師6360人;首個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
正式招生,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累計獲批8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師生總人數達2000人。
科技方面,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預計提高到1.2%左右,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44.3%,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46.3%;崖州灣實驗室入軌工作走在同批次前列,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竣工。人才方面,引進各類人才16.8萬人,“百場萬崗”校招活動簽約6.9萬人,全職在瓊兩院院士增至6人。
面對中外媒體記者,海南發出“邀請函”:歡迎中外媒體記者多到海南實地采訪報道,參與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國際展會和國際會議,為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發出更多更響亮的聲音,為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讓海南成為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示范,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國風范的靚麗名片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隨著招待會的結束,中外媒體記者開始爭分奪秒地勾畫重點,為搶先傳遞出這份高質量發展的“成績單”迅速行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