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嘉賓參觀2024年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收獲滿滿
遇見大美海口 見證機遇活力
“海口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有機會我想去海口看一看”……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期間,來自各國家、地區的中外嘉賓在參會之余,紛紛走進2024年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了解海南自貿港核心區建設成果,感受城市人文與自然生態和諧共融,沉浸式體驗海口“非遺”。
3月29日,2024年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落下帷幕。據統計,為期4天的展覽,累計開展八音、瓊劇、舞獅、公仔戲等各類展演活動92場。
3月26日,俯瞰位于東嶼島上的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和東嶼島文化公園。 特派記者 楊忠凱 攝
多個視角展現海口之美
2024年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以“和美椰城 瓊臺福地”為主題,以魅力海口為主線,專設“和暢”“和風”“和景”“和雅”“和珠”“和韻”“和合”“和聲”八大板塊、十個展廳,展品類別豐富,展陳形式多樣,全方位、多維度、多視角呈現“機遇海口 活力海口”,展現海口之美。
市委外事辦主任蔡娜介紹,展覽期間,有韓國、科特迪瓦、智利、老撾、白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國友人及中外企業代表等到場參觀。“各國嘉賓對海口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紛紛表示‘年會結束后,要到海口看一看、走一走’。”講解員陳倩兒告訴記者,這些天接待了不少中外觀展嘉賓,真切感受到大家對海口的喜愛。
3月27日,外國嘉賓為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點贊。特派記者 康登淋 攝
“海口城市展太棒了,讓我們看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埃塞俄比亞經濟合作財政國務部長塞梅雷塔·塞瓦瑟·阿維克如是說。
在參觀傳統石磨豆腐展區時,柬埔寨代表團相關負責人興奮地告訴記者:“現場的石磨豆腐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形式,在我們的國家也有類似制作豆腐的方式,看到這一幕,讓我想到了我的家鄉。”
3月28日,在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和景”板塊,外國嘉賓在體驗石磨研磨石山黑豆。本報特派記者 康登淋 攝
值得一提的是,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期間,展出的多件珍貴展品系社會團體、民間收藏家主動借出,這些展品或價值不菲,或意義深遠,承載著海口厚重的人文歷史。
根據觀展者的不同需求,此次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科學制定10分鐘、20分鐘、50分鐘3條參觀路線,并成立嘉賓接待服務組,制定標準化接待流程。“每一條參觀路線都是科學、精心設計的,并且配有專門的中英文講解員,在有限的觀展時間內,為觀展嘉賓呈現安全、有序、出彩的展覽。”蔡娜介紹。
展會還布置了以騎樓、八音、濱海繽紛、瓊臺往事、火山生態等為主題的5個休閑洽談會客室,為來瓊開展商務活動的嘉賓提供適宜的洽談環境。其間,會客室接待了新西蘭、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的駐華代表,以及多批次中外企業代表等。
穿越古今聆聽海口之聲
此次展覽通過展品展陳、展演互動、市集活動等,讓人們沉浸式觀展,收獲連連點贊。
海南八音,作為海口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此次出現在展會現場的方式也格外隆重:弦、琴、笛、管、簫、鑼、鼓、鈸八大類樂器悉數登場。“我們準備了近10首八音曲目,包括《迎新曲》《東坡游海南》《三清曲》等。”演出間隙,樂團笛子手許聲萬告訴記者,這些天,樂團安排了多場演出活動,向人們演繹八音之韻。
3月28日,在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八音演出人員正在演奏。特派記者 楊忠凱 攝
展廳中,小堂鼓、京班鼓、木魚、鐃鈸、嗩吶等海南傳統八音樂器整齊排開,一邊的影音臺上,人們在側耳傾聽八種樂器合奏的美妙聲音,感受音樂穿越時間傳承至今的力量。
“這些‘非遺’通過精致的作品表現出來,讓人印象深刻。”來自新加坡的觀展嘉賓劉福權告訴記者,由于自小和喜愛瓊劇的奶奶同住,對瓊劇耳濡目染,此次在展覽中看了八音和瓊劇演出,以及瓊劇演出服裝道具,非常驚喜。
3月28日,在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和景”展廳,講解員在向觀展嘉賓介紹展品。特派記者 楊忠凱 攝
海南風情椰雕嵌貝瓶、海南黃花梨原木、沉香原木、火山生態石雕刻……展廳陳列的每一件展品,都藏著一段故事,參展嘉賓懷著好奇之心,欣賞著一件件珍貴的展品,感受海口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椰雕嵌貝花瓶十分顯眼,這是1999年海南省慶祝澳門回歸的禮品——一對巨型椰雕嵌貝花瓶《椰樹傳情慶回歸》中的一只花瓶的復刻版,承載了深厚情緣。
走進沉香展區,醇美的香味裊裊傳來。“這是什么香味?很獨特。”智利伊基克自由貿易區董事會董事凱潤·迪亞斯·坎波斯向香藝師問道。“這是沉香,是沉香木樹干被真菌侵入寄生,發生變化,經多年沉積形成的香脂……”正在進行古法篆香的香藝師李帆答道。凱潤產生了興趣,拿出手機拍攝。
在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沉香文化展廳,工作人員邀請觀展嘉賓品香。 特派記者 康登淋 攝
在香藝師的引導下,凱潤輕掩爐面,聚攏香氣緩緩低頭品香,“很古雅的技藝,聞后讓人心境更加平和。”這是凱潤第一次來中國,海口城市展內的一切都讓她感到新鮮,“有機會一定要去海口,親身感受這座城市的魅力。”
沉浸展覽品讀海口之韻
海口是怎樣一座城?嘉賓走進海口城市展,品讀海口,尋找答案。
“展覽從自貿港發展、騎樓文化、火山生態、瓊臺福地、非遺表演、特色美食等方面展示海口之美。”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參展嘉賓開啟了這場觀賞海口之旅。
步入古韻濃濃的風雨連廊,“發現海口之美”風光攝影大展作品如電影般在眼前緩緩播放,從西海岸的椰風海韻到鐘樓燈光秀,從五源河濕地到海口騎樓老街……一幅幅圖片用鏡頭聚焦海口新老地標、城市人文等亮點,以多元豐富的表現方式,在光影碰撞中述說海口的發展變化。參展嘉賓或細細觀摩作品,或一起合影留念,或舉起相機拍攝,感受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
3月28日,在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自貿港主題展,外籍記者在了解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相關內容。特派記者 楊忠凱 攝
在“和風”展廳,擁有市井文化、建筑藝術文化、南洋文化的歷史騎樓,讓參展嘉賓在時空變幻中感受多元包容的海口。“騎樓是一種典型的外廊式建筑,海口騎樓老街的建筑風格集歐亞文化精華,可以說是海南僑民下南洋的一部濃縮歷史……”講解員任璇妃娓娓道來,向參展嘉賓詳細講解。
3月27日,在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和韻”板塊,非遺傳承人葉建宏(左)、王琴(右)在表演瓊劇。 特派記者 康登淋 攝
現場的雕塑作品《辣湯飯》,生動傳神地再現了過去出海前漁民正在吃簡單而美味的辣湯飯的情景,讓參展嘉賓不禁也對海口辣湯飯多了幾分向往。
此次海口城市展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重頭戲之一。在海南公仔戲展區,省級非遺傳承人馮海、邢汝祝操縱公仔在幕前表演,即使參展嘉賓幾乎聽不懂海南話,卻能感受到公仔戲的生動趣味和濃郁瓊韻。“此次城市展我們帶來了三江公仔戲和海南八音,希望借助此次城市展,向世界展示海口的非遺瑰寶。”美蘭區文化館館長陳帥介紹,這幾日上演了《刁蠻公主》《偷包袱》等多部經典劇目選段,受到許多觀展嘉賓的歡迎。
新聞多一點
非遺傳承人:守護“非遺”綻放時代光彩
記者 鄺曉霞
非物質文化遺產連接著歷史和未來,融合著經典與時尚。
在2024年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現場,椰雕、公仔戲、東山草編、龍塘雕刻、瓊劇……不時可以看到非遺傳承人忙碌在各個展區,向公眾展示海南非遺的獨特魅力與保護成就,參展嘉賓沉浸式觀展、賞技、聽戲,體驗非遺“微旅行”。
3月27日,在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和雅”板塊椰雕文化展廳內展示的精美椰雕作品。特派記者 康登淋 攝
“這些精致的擺件都是椰子殼做成的?太不可思議了!”在椰雕展區,栩栩如生的龍首、精致的茶壺……各類椰雕作品既具有時尚感又不失傳統韻味,吸引了許多參展嘉賓的目光,讓人們領略到海南椰雕的深厚底蘊。
“這是檳榔盒,過去常作為結婚時的饋贈品,帶有美好的寓意,我將它結合現代審美進行了創作。”海南椰雕非遺傳承人吳名駒帶來了自己的椰雕作品,并向參展嘉賓講解。他從小癡迷椰雕,從選料、造模、雕刻到通花、嵌鑲、刨光、修飾,一個個低調的椰殼在他的手中變成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如今他不僅傳承了精巧的老手藝,還在作品中加入了現代新創意。
此次能夠借助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向更多人展示椰雕文化,吳名駒感到非常驕傲,“我們要接好非遺傳承這一棒,守正創新,讓非遺一代代傳承下去,無愧于傳承人的光榮稱號。”
在龍塘雕刻展區,非遺傳承人王科美的雕刻作品精美細膩,主題多樣,生動形象;在東山草編展區,非遺傳承人陳元娥、袁潔、周婕邀請嘉賓參與體驗草編制品的制作過程;在公仔戲展區,非遺傳承人馮海手持公仔,用傳統戲曲展示海南人民的文化自信……
“今年是龍年,我這個作品就叫‘龍行龘龘’,希望傳遞對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王科美伏在工作臺上,一邊細致地雕刻著“龍鱗”,一邊和參觀者交流。王科美所在的瓊山區龍塘鎮因地少人多和“盛產”手工匠人而聞名全島,王科美也是遠近聞名的雕刻匠人之一。如今,龍塘雕刻藝術以其獨特氣息延續著龍塘鎮一代代雕刻匠人的信念。
鍥而不舍、創新發展,一代代傳承人精益求精,用一顆匠心筑就非遺之夢。他們相信,只有不斷“走出去”和“引進來”,才能將非遺技藝發揚光大。
兼職講解員:講好海口故事展示海口之美
記者 鄺曉霞
“歡迎走進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生物多樣性豐富,有紅樹植物36種。比如這一株紅欖李,它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曾經的瀕危物種。現如今,它已經在海口安了家,并已經培育出上千株。”3月28日下午,2024年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和景”展廳內,講解員田夢琦專業、細致地向觀展者介紹展廳中的每一件展品,獲得參觀嘉賓的點贊。
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開幕以來,豐富的展品和多種形式的互動展演活動,收獲了觀展者的一致好評。一張圖片呈現了城市的哪些元素?一株植物的生長如何體現生態之美?一只花瓶何以承載海南和澳門兩地的深厚情緣?……講解員成為這些“謎底”的“揭曉員”。
記者了解到,此次東嶼島文化公園海口城市展共布置八大板塊、十個展廳,講解人員總計23名。他們中有企事業單位、社會機構的工作人員,有在校大學生,還有主持人等。
田夢琦是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行政總監,半個月前,她接到此次講解任務的通知。“對我來說,這個機會非常難得。”多年在景區工作的經驗,讓田夢琦對海口的紅樹資源、生態保護工作非常熟悉,懷著既興奮又忐忑的心情,她開始著手準備。一遍遍背講解詞,一遍遍練習走位,“我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讓更多人了解海口、愛上海口。”
美蘭區文化館館長陳帥也是此次展覽中的“兼職講解員”之一,負責“和韻”展廳八音展區的講解工作。“別小看這幾塊‘木磚’,能發出好多種不同音階呢,您聽……”陳帥借助手指關節輕輕敲擊其中一塊,發出了清脆的“滴滴滴”聲響,一時間引來了人們的驚呼。
陳帥還帶來自己精心搜集的30多首八音曲目的音頻,通過影音設備,這些古老的音樂在展廳回蕩,令人沉醉,“我希望盡我所能,讓更多人沉浸式感受海口的非遺之美。”
“在過去的這些天里,我們收獲了更多人們的關注,這是一次難忘的工作經歷。”講解員陳倩兒告訴記者,她還與其他來自不同行業的22名“兼職講解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繼續用心用情講好‘海口故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