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夯實“硬聯通” 深化“軟聯通”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在夯實基礎設施“硬聯通”和技術、標準、規則、運營等“軟聯通”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展望下一個十年,如何共建“數字絲綢之路”,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注入新動能?3月2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分論壇上,與會專家圍繞共建“一帶一路”的昨天、今天與明天展開熱議。
3月29日,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分論壇舉辦。特派記者 康登淋 攝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
作為旨在促進經濟一體化和區域互聯互通的多邊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認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原則在于通過更廣泛的磋商,從而實現共建共享。“所有參與方要進行廣泛磋商,包括公共、私營部門以及相關人士,比如基礎設施修建就可能涉及搬遷問題,環保方面也要考慮氣候變化相關人士意見,通過所有參與方共同合作,給各國人民帶來實惠。”金立群說。
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能帶來多大的發展機遇?博鰲亞洲論壇理事、巴基斯坦前總理阿巴西以具體項目為例進行了分享。“我們在巴基斯坦有一個旗幟性項目——中巴經濟走廊,做了大概有十年,其中包括能源、高速公路、鐵路、空港項目。”阿巴西表示,這些項目都基于經濟可行性和環境可持續性的兩個基本點,推進過程也非常透明,“目前我們既有經濟區也有開發區,中巴兩國合作持續深化,這都是共建‘一帶一路’項目給巴基斯坦人民以及中國人民帶來的好處。”
“數字絲綢之路”創造新機遇
本次分論壇上,共建“數字絲綢之路”的廣闊發展前景引起了不少專家的關注。針對該議題,前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行長、英國海外發展研究院董事蘇馬·查克拉巴蒂提出:“未來數字絲綢之路項目需要培養更多當地技術人員的能力,其中包括創新。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使用更多本地化產品,讓更多當地工人參與進來,那么當地社會和政治上的接受度會更高。”
金立群認為,數字基礎設施的完善有助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軟聯通”,彌合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過去的駱駝運貨如今已演變為鐵路、飛機乃至數字通道,而數字通道已成為所有基礎設施項目的基礎。”金立群說,“特別是低收入國家,他們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是非常薄弱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改善他們數字互聯互通以及數字化的能力,我們想要在這些方面作出貢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