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鼓勵和引導群眾節地生態安葬、綠色低碳祭掃
生態安葬漸入人心 文明祭掃蔚然成風
4月3日,文昌市文城鎮青山嶺公墓內松柏翠綠、肅穆清幽。放眼望去,墓園環境干凈整潔,小型墓碑整齊排列,工作人員不間斷地清理墓碑周邊雜草、樹葉、雜物等,為群眾營造良好的祭掃環境。
“我們推行的是少占地、無墳頭,種植松柏、平鋪草皮的生態葬法。公墓啟用兩年來,8000多穴墳墓遷移入內,群眾來此祭掃秩序良好,杜絕了在園區內燃放煙花爆竹等現象,保持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文昌市民政局工作人員林師聰表示。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到一年清明時。清明節前夕,海南日報記者在海口、文昌、三亞等地走訪發現,我省各地都在鼓勵和引導群眾文明節儉治喪、節地生態安葬、綠色低碳祭掃,大力營造文明喪葬新風。
綠色祭掃樹新風
3月30日至31日,恰逢周末,海口迎來清明祭掃高峰。各大墓園里,越來越多市民摒棄陋俗,采用更安全、環保的方式緬懷先人,文明祭掃悄然成風。
記者在海口市顏春嶺安樂園看到,工作人員在墓園入口設立了卡口,引導群眾有序進入墓園。在墓園檢查點,工作人員會查看祭掃車輛,對攜帶鞭炮、香燭的群眾進行耐心勸導。海口民政部門還在園內設置了“紙錢換鮮花”兌換服務點,攜帶紙錢的市民也在現場志愿者的指引下,將紙錢紛紛換成了鮮花。
“我們加強了文明祭掃宣傳,同時推出了‘紙錢換鮮花’等服務,希望感染身邊更多的人參與到綠色祭掃行動中來。”海口市殯葬管理所所長林新福介紹, 清明節期間,海口市舉辦“以鮮花祭奠讓思念延續——十萬鮮花寄哀思”文明祭掃公益活動,免費向市民發放十萬朵鮮花,市民可以用鮮花代替紙錢、鞭炮等傳統祭祀用品,向逝去的親人寄托哀思。同時,還組織“一封家書寄哀思”的文明祭掃活動,讓市民通過鮮花和書信的方式寄情緬懷故人。
4月3日,文昌市民吳先生前往文城鎮青山嶺公墓祭掃,他感慨:“我們都很支持文明綠色祭掃!以前掃墓不僅墳包不好找,掃墓的時候自己心里也不踏實,總擔心燒紙燃燭會引發山火。現在方便多了,墓園打造得像公園一樣,走路、停車都方便,鮮花代替鞭炮和紙錢既美觀又環保。”
在三亞市,當地民政部門提前一個月對墓區環境進行清掃,設立了防火隔離帶,并在墓區放置了150個簡易滅火器、設立了2個微型消防站,實現墓區祭掃活動監控全覆蓋;市荔仙園公墓管理處還成立了安全防火巡查組,對墓區和林區周邊進行巡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