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之后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由此開啟世界首次月背“挖寶”之旅。
風雨無阻。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飛行約37分鐘后,器箭分離,將嫦娥六號探測器直接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里的預定地月轉移軌道。
嫦娥六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后續,在地面測控和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嫦娥六號探測器將歷經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下降、月面軟著陸等過程,在月球背面預選區域采集月表巖石和月壤樣品,同時開展科學探測。
完成采樣封裝后,上升器將在月面起飛,隨后開展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并將樣品轉移至返回器;返回器將經歷月地轉移、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等過程,最終攜帶珍貴的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4月27日,嫦娥六號探測器和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器箭組合體垂直轉運至發射區。新華社發(黃國暢 攝)
2004年,中國探月工程正式批準立項,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20年來,從嫦娥一號拍攝全月球影像圖,到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從嫦娥五號帶著月壤勝利歸來,再到嫦娥六號成功發射,中國太空探索不停步。
月球背面比正面更古老。迄今人類所有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均位于月球正面。嫦娥六號預選著陸的南極-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三大地體之一,具有重要科研價值。
嫦娥六號任務預計需要約53天。相比2020年在月球正面“挖寶”的嫦娥五號任務,此次任務周期長,工程創新多、風險高、難度大,需要突破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樣、月背起飛上升等關鍵技術。嫦娥六號即將采集到的珍貴月球樣品,有望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嫦娥六號還搭載了歐空局、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的4個國際載荷,將同期對月背展開多項研究。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讓我們跟隨“嫦娥奔月”的腳步,共同見證這場“太空探險之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