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積極構建海洋垃圾多元共治體系
陸海共治守護蔚藍海洋
海口因海得名、依海而建,城市與海洋密不可分。近年來,海口市積極推進岸灘和近海海洋垃圾治理,將海上環衛、垃圾分類、全面禁塑、無廢城市等多項工作相結合,通過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全過程治理海洋垃圾,并建構了政府部門、技術單位、環衛企業、市民群眾共同參與的海洋垃圾多元共治體系。
海口西海岸,志愿者帶著家人清理沙灘上的垃圾,為維護海洋生態環境盡點滴之力。 記者 蘇弼坤 攝
多元力量加入 拓展海洋垃圾管控范圍
6月6日,一輛沙灘保潔車緩緩行駛在海口西海岸的沙灘上,機械沙漏將沙子鏟入并來回抖動,留下垃圾袋、煙頭、紙屑等垃圾,讓干凈的沙子重新流回沙灘。工作人員介紹,這樣的保潔車每小時能清理2萬平方米沙灘。目前,海口海上環衛配備了沙灘保潔車、海上打撈船、無人機、沙灘轉運車等設備,能夠對岸灘和近海海洋垃圾進行有效治理。
市生態環境局海洋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受洋流作用影響,部分漂浮海洋垃圾會遠離岸灘,無法被納入海上環衛作業清理范圍。因此,與海為伴的漁民,成為清理近海海洋垃圾的補充力量。
去年8月,三聯漁港成為海口首個“無塑海洋”示范漁港,在省環科院和市、區相關單位的帶動下,三聯漁港共有191名漁民參與到清除海洋垃圾的行動中。他們將捕魚時打撈到的海洋塑料垃圾帶回陸地,減少了海洋塑料垃圾存量;岸上環衛專員對上岸垃圾進行分類、統計后,將垃圾投入陸地垃圾處理系統,形成“船上收集—港口接收—環衛專員分揀、稱重和統計—資源再生企業回收和利用塑料垃圾”的循環工作鏈條。
今年4月,海口印發《2024年海口市“無塑海洋”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為進一步確保海口“無塑海洋”試點工作落地見效提供制度依據。隨著海口三聯漁港“漁船打撈垃圾”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海口對海洋垃圾清理管控的范圍得到延伸擴展。
陸域海域統籌 根源治理海洋塑料垃圾
走進海口假日海灘景區,碧海藍天下椰林婆娑,喝一杯冰涼的椰子水,感受獨屬熱帶濱海城市的浪漫。在這里,即便是一根吸管,也是由可降解材質制成的。
作為“無廢景區”,假日海灘景區內不出售任何一次性塑料制品,這樣的“無廢景區”在全市共有5個。此外,海口還建成了“無廢酒店”“無廢醫藥企業”等“無廢細胞”,并計劃今年建設“無廢小區”“無廢學校”,進一步擴大“無廢文化”影響力。
垃圾在海里,根源在岸上,削減塑料垃圾數量是治理海洋垃圾的關鍵所在。據了解,自2019年海南全面禁塑以來,海口一方面對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生產、運輸、銷售、使用進行管控,另一方面聚力打造全生物降解材料產業,2023年全生物降解材料產品年產能7.3萬噸,重點行業場所生物降解塑料替代品占有率達到84.8%。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陸域海域協同治理,海口的海域塑料垃圾治理能力正不斷提升,已實現岸灘、河流入海口和近岸海域塑料垃圾治理常態化。下一步,海口將發布《海口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進一步提升海洋環境管理精細化水平,推進海洋廢棄物源頭監管、低碳回收、循環利用等工作,讓沙灘更潔、海水更清、環境更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