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花” “看大”的生態稻開割了
海口“水菜花—水稻”共生型濕地水稻迎來豐收
眼下,正是海口水稻收獲的時節,6月7日上午,位于龍華區城西鎮大樣村的一處田地內,水稻同樣迎來豐收。與普通稻田有所不同的是,該田地采用了“水菜花—水稻”共生型濕地種植方式,產出的是“生態稻”。
這里是羊山小微濕地保護與利用坡崖示范基地,當天,記者走進濕地,眼前金黃的稻穗低垂著腦袋,在綠色稻葉的映襯下十分顯眼。基地負責人、“90后”湖南小伙周緣領著幾位村民,在田間彎著腰,忙碌地進行水稻收割。稻田周邊的溝渠里,小巧潔白的水菜花順著水流搖曳,迎著陽光舒展,定睛一看,金色的花心上,還有勤勞的蜜蜂正忙著采集花粉。
6月10日,基地內,農戶正在收割水稻,一旁的水菜花搖曳生姿。記者 石中華 攝
今年68歲的周光正,是周緣從村里請來的幫工。他一邊將一筐筐稻谷從田里搬上岸,一邊忍不住側頭去看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小白花”。記憶里,這種花曾經在羊山水庫生長得比較多,現在被復育在稻田里,他一直沒法理解年輕人周緣的做法。
一個外省年輕人到村里來種田,更令周光正費解:“種田不賺錢,村里很多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
種田不賺錢?周緣不這樣認為。“你別看我的水稻還在田里,但是早有人向我下了訂單,生態大米一斤的零售價可達10元以上。”周緣笑著告訴記者。
市價每斤3元左右的大米,在周緣手中一躍成為“金餑餑”,“財富密碼”在哪里?“大米能賣出好價錢,靠的就是這些水菜花。它們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對水質要求非常高,有‘水質監測員’的稱號,只有在生態環境良好的地方才能生長。”周緣指著圍繞在稻田四周的水菜花向記者介紹道,好大米源于好水質,稻田里的水菜花,猶如一把“生態標尺”,其生長對施肥、打藥、農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了水菜花的“監督”后,周緣種出來的水稻一躍成為“生態稻”。
“四周種水菜花,一年要少收幾擔稻谷。”看見年輕人精心侍弄農田,“老一輩”農人周光正這樣熱心提醒對方。
對于產量減少的問題,周緣一點兒都不擔心:“目前我們的產量確實會減少大約三分之一,但是稻米品質提高了,售價也會相應提高幾倍。”
今年是周緣探索“水菜花—水稻”共生型濕地農業的第2年,當前一畝地能產出600斤“生態稻”,社會反響良好,還吸引了研學機構前來開展研學活動。“稻作收益提高,農戶的種植意愿增強,稻田棄耕現象也會減少。”周緣說,他還在田埂上種植了新品種木瓜、涼茶草、芋頭等經濟作物。據介紹,該模式今年被相關部門推選成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實踐模式之一,發展這一共生型濕地生態農業,將進一步助力當地鄉村振興。
此外,該農業模式的生態價值也在凸顯。據統計,當前,海口僅有10余處小微濕地穩定分布水菜花及其伴生植物,面積不足20畝,水菜花種群面臨嚴峻挑戰。“水稻田種上水菜花,或許有希望成為擴大水菜花種群的方式之一。”海口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