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瓊山區青年之家·青年夜校的自貿港英語口語提升班上,轄區青年正在學習英語。 記者 蘇弼坤 攝
C 規范管理 夜校“長紅”
記者走訪了解到,青年夜校打破了傳統的授課時間和空間,讓廣大青年在“家門口”實現學習提升、破圈社交、放松解壓,贏得了很多青年點贊。然而,青年夜校也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
秀英區青年陳子研認為,政府部門組織開設的青年夜校公益課程大多以小班制教學為主,提供的學位不多,導致很多熱門課程“一課難求”,在兼顧更多青年的學習需求方面有待提升。
“青年夜校公益課程雖然免費開放,但是很容易受資金限制不能長期開設。”瓊山區青年朱容嘉告訴記者,她參加了瓊山區第一期青年之家·青年夜校公益課程,覺得墊上普拉提課程效果很好,想繼續學習卻遲遲等不到第二期開課。而市場化的青年夜校課程,她也不敢輕易嘗試。“擔心學不到東西,同時也害怕個別教學機構出現‘跑路’情況。”對此,朱容嘉提出自己的設想,“建議由政府部門主導,選聘優質的教學機構和教學人員,通過普惠性收費方式,長期開設青年夜校,以滿足青年人的長期學習需求。”
如何讓青年上夜校變成新常態,滿足青年長期學習需求?
采訪中,各區青年夜校主辦方紛紛表示,將根據廣大青年學習需求,開設“點單”式課程,讓廣大青年實現持續學習。
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吳辰則建議,青年人要充分考慮自己的收入、時間等自身情況,選擇一種或幾種適合自己的課程去學習。同時,對青年夜校的選擇不能有攀比心理,要考慮到所學的知識對自己究竟有什么作用。青年夜校辦學機構也應做好課程設置,規范收費標準,避免行業亂象,同時引導更多優質教育資源與文化服務走進大眾。
此外,建議政府部門加強對青年夜校的監管。對青年夜校的教師資質、教學場所的安全等問題都要有所規范,提高青年夜校自主化運行、社會化生存能力,持續發揮吸引青年群體的“磁場效應”,讓青年在城市生活更有味、工作更有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