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鄉村學校來了一群大學生支教志愿者
青春“撞”上非遺 染出絢彩暑期
7月24日,在海口市遵譚中心小學,同學們展示自己制作的扎染作品。記者 孫士杰 攝
一塊棉布,一盆染料,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創作出一件件充滿個性與創意的扎染作品。為豐富小學生的暑期生活,讓傳統文化在新一代中生根發芽,7月中旬以來,團龍華區委、海口暖鄉大學生志愿服務隊等單位在海口市遵譚中心小學聯合開展“深耕支教路,攜手護新苗”暑期支教活動,為孩子們帶來了非遺拓印、漆扇等多種特色課程,深受孩子們的歡迎。
領略非遺無窮魅力
“扎染是一種結扎染色的古老工藝,也是我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7月24日下午,海口市遵譚中心小學的一間教室里歡笑聲不斷,跟隨著志愿者陳有錦的講解,孩子們開啟了“非遺之旅”。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大家選好自己心儀的橡皮筋、彈珠等輔助材料,發揮個人想象力捆扎棉布,隨后把折好的方巾放進染料盆,興致勃勃地等待著色。
桃紅、鵝黃、天藍、墨綠……很快,豐富的色彩交織出絢麗的圖案,一條條方巾上顯露出精巧的花紋,讓孩子們不禁直呼神奇。四年級學生蔡汝宏將自己做好的扎染方巾拿到教室外面晾曬,絢麗的方巾在陽光下展現出溫暖的光澤。
“沒想到去年暑假來給我們講課的哥哥姐姐今年又來了!”蔡汝宏稚嫩的臉上流露出快樂的情緒,他告訴記者,這回的課程更加豐富,有校園植物觀察實踐、趣味甲骨文課堂,還有吹墨梅花等藝術課堂。“我很喜歡老師們,每天回家都盼著來學校。”蔡汝宏說。
以青春力量溫暖彼此
這是志愿者方惠婷第二次來到遵譚支教,相較去年,有了經驗的她更加得心應手。“我們16名志愿者分工合作,精心打磨每一堂課,力求不辜負每一位學生。”方惠婷說。
“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孩子們依然純粹、真誠。”方惠婷從手機殼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張手繪卡片,這是今年暑期第一節課上學生送給自己的畫,“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對知識的渴望,這些都深深地觸動了我。”
在海口市遵譚中心小學少先隊大隊輔導員王為書看來,這些大學生志愿者有著鮮活的見識、開闊的視野。“家長和孩子們都很喜歡他們帶來的這些課程,尤其是今年的非遺體驗,讓孩子們展現創造力和想象力,也在他們心中播下了非遺的種子。”王為書說。
夜幕降臨,志愿者們在自己烹飪的簡單美食中結束了一天的充實生活,并開始準備起次日的課程。“來這里支教,不僅是我們將知識傳遞給孩子們,孩子們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知識的熱愛,也在鼓舞著我們,給予我們力量。”陳有錦告訴記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