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瓊山區云龍鎮云閣村委會龍進村,門前小花園扮靚了村貌。記者 蘇弼坤 攝
壯和美之“骨”,富民產業興
所有的發展,歸根結底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海口各鎮村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讓農民吃上“生態飯”“旅游飯”,讓大家“口袋”鼓起來。
眼下,正是龍華區龍泉鎮五一村特色農產品“五豐香芋”上市的時節。在五一村的果蔬分揀中心,工人正在忙著將香芋稱重、打包,前來收購的客商源源不斷。“香芋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大家的日子也越來越有奔頭。”村民陳昌忠說。
如今的五一村人氣十足,在過去卻是一個“空心村”。“過去,五一村村集體沒有收入來源,一度成為‘空殼村’。”8月3日,龍泉鎮副鎮長陳翔介紹,近年來該鎮突出黨組織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中的引領作用,把黨的組織建設深度嵌入特色產業鏈條,帶動了香芋產業穩步發展。今年,“五豐香芋”種植已從五一村向外輻射至周邊鄉鎮,種植規模達3150畝,預計年產值達3900余萬元。
隨著環境越變越好,瓊山區云閣村村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當天,走進云閣村委會龍進村,記者發現不少村民家門口都種有羅漢松,不僅可以扮靚自家庭院,還可以銷售賣錢。去年云閣村花卉產業年產值達1.8億元,其中龍進村人均收入達到了2.9萬元。
“我們在自家小院發展庭院經濟,現在的游客越來越多,我們一家收入比往年翻了一番,今年的收入總共有70萬元左右。”8月3日,石山鎮建新村委會昌道村村民王小喜說。
夏日里滿目蔥蘢的田野,展現出一幅和美的鄉村畫卷。“現在村里環境變好了,來村里觀光游玩的人不斷增多,我利用家里的房子開起了民宿和便民小超市,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家就能做生意賺錢。”北港村村民陳文東笑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