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本土文藝何以“出圈”
首屆海口城市藝術周開幕以來,音樂會、話劇、舞劇、展覽、主體演出、藝術空間交流互動等多元文化活動,為市民游客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藝術盛宴。其中“錦色——2024非遺潮秀”少數民族非遺服飾展覽、“海島情”歡樂大巡游等極富本土特色的活動,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的視線。
為期十天的首屆海口城市藝術周來到第五天,文藝活動進程過半,市民游客反響熱烈,本土文藝活動何以在眾多活動中“吸睛出圈”?
海口本土文藝“底子好”
文化于城市而言,是一張名片,也是一個品牌,更是一份軟實力,它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和靈魂的體現。相似的高樓大廈、相似的街道、相似的商圈……在城市面貌嚴重同質化的當下,一座城市的獨特性需要依靠其特有的文藝氣質來體現。
10月3日,奔著“海島情”歡樂大巡游前來的市民游客,把海口騎樓老街圍得水泄不通。本土民族服飾、本地民族舞蹈以藝術手段將歷史軸線延伸至當今,讓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在歷史文化街區有了更為具象化的表達。
“海島情”歡樂大巡游“吸睛”,離不開海口傳統文化的“好底子”。海口不僅是富有千種風情和百般魅力的熱帶濱海城市,更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的騎樓老街,凝聚著近代南洋建筑藝術精華,是海口歷史變遷的鮮活見證;瓊劇、海南齋戲、公仔戲等傳統戲劇,以及麒麟舞、虎舞等傳統舞蹈,長期以來豐富著海口人民的精神生活,更成為保存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海南椰雕、龍塘雕刻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里傳承發揚,展現了海口民間工藝美術的獨特魅力;府城薈萃瓊崖人文歷史的精華,有著千年歷史傳承文脈。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淀著海口人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為當今文藝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對歷史文化精華的萃取,成為今天海口文藝繁榮發展的重要動力。
城市藝術周“強賦能”
悠悠文脈,“源遠”更需“流長”。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最重要的是立足新時代歷史方位,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創作生產優秀作品,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
近年來,海口廣大文藝工作者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創作活力持續迸發,一批批藝術水平高超、體現海口特色的精品力作不斷涌現——《黎族家園》榮獲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劇目金獎和最佳舞蹈美術獎;《錦繡家園》榮獲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圓夢獎最佳劇目獎;電影《阿霞書記》斬獲2023戛納女性故事電影節大獎……他們將海口傳統文化的優勢轉化為“文藝品牌”,把印刻著海口文化符號的戲劇、舞蹈、文學遠播四方。
民間文藝精品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性,只有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喜歡,才能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絕。首屆海口城市藝術周是近三年來海口最大的文化活動,涵蓋音樂會、大合唱、話劇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既有劇院里的高雅演出,也有戶外的大眾娛樂,可謂“藝術的高原”。城市藝術周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讓不同的文化交流碰撞、互通有無,實現創造性轉化、多元化發展,在其“強賦能”下,海口本土文藝大放異彩。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叫得響的文藝品牌,賦能海口高質量發展。在首屆海口城市藝術周開幕演出新聞發布會上,海口旅游文化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交響樂團三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強強聯合,打造更多具有海口特色的文藝精品,做大做強海口文藝產業,推動藝術與旅游文化深度融合,讓海口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