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群的越冬候鳥聚集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者 石中華 攝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向好,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出現在東寨港。記者 石中華 攝
又到候鳥南飛時。10月16日上午,在位于美蘭區演豐鎮的海口下塘水鳥濕地保護小區(簡稱:下塘濕地),一群群藏身草叢里的鳥兒不時振翅而起,成群結隊地在空中飛翔。這壯觀的場面引起正在此處進行鳥類監測的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業工程師馮爾輝的注意。
他借助望遠鏡仔細觀察后,興奮地告訴記者:“那是野鴨,至少來了兩三百只,有白眉鴨、綠翅鴨、針尾鴨,表明今年越冬候鳥的‘先頭部隊’抵達東寨港了。”馮爾輝說,在9月底的東寨港鳥類調查中,野鴨還未出現。
下塘濕地有一片寬闊的水域和灘涂,當地人稱之為“演中洋”,水草豐美,是東寨港越冬水鳥的重要棲息地之一。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水鳥飛抵此處,在這里覓食、休憩、越冬。
站在演中洋的邊緣,遠遠可見綠油油的草地上,站立著成群白鷺。要想一探越冬候鳥,就必須穿過樹叢,沿著彎曲的小徑前往灘涂腹地近距離觀察。
人們的腳步聲,最先打擾到的是一只蒼鷺,它扇動著翅膀從水面掠過,留下一個美麗的剪影。“嘰嘰嘰……”幾聲清脆的鳥鳴傳來,馮爾輝循聲望去,指著站在水中的數只鳥兒說:“這些是黑翅長腳鷸,翅膀上的羽毛不是很黑,腿也不夠紅,這一看就是亞成鳥,是還未性成熟的鳥”。在下塘濕地,每年的12月是越冬水鳥聚集的高峰期,黑翅長腳鷸的數量能達到上千只。
正觀察著“紅腿娘子”黑翅長腳鷸時,一只大鳥揮動著翅膀從附近的草叢里飛出,馮爾輝仔細觀察后驚喜道:“這只是草鷺,在東寨港很少見,以前只在三江灣濕地見過一兩只。”草鷺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在他的記憶中至少有5年沒有見過它們。
有些鳥兒千里跋涉來到東寨港越冬,有些鳥兒只是這里的“過客”。金鸻就是其中之一。“在上個月底的鳥調中,這些金鸻的羽毛還是黑褐色的繁殖羽,現在能看到一些金色的冬羽了。”馮爾輝說,金鸻是過境鳥,在這里吃飽喝足后還將往南飛,但要是12月出現,它們也會留在東寨港過冬。
看到越來越多的“老朋友”現身,馮爾輝在高興之余,仍舉著望遠鏡不停觀察和尋找,“前幾天,有觀鳥愛好者在下塘濕地看到了白琵鷺,這可能是東寨港今年出現的首批越冬琵鷺。”
白琵鷺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它們的出現不僅意味著海口生態環境優越,更重要的是,“鳥中大熊貓”、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臉琵鷺喜歡“混跡”在它們的隊伍中。“自2017年至今,黑臉琵鷺已連續7年飛來東寨港越冬,期待這些‘老朋友’們今年如約而至。”馮爾輝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