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創新“策源地” 攀越科技“新高地”
海口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10月15日上午,在位于海口藥谷工業園的海南蘇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實驗室內,技術人員正協同推進產品放行檢驗,為近期獲批生產的創新藥械做足上市前準備。就在上個月,該企業自主研發的“聚醚醚酮帶線錨釘”取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Ⅲ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成為其今年第3款獲得Ⅲ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產品。
“種子”萌芽,“瞪羚”高躍。當前,海口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錨定創新“策源地”,攀越科技“新高地”,主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以全生命周期服務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加快培育發展具有海口特色的新質生產力。
在藥谷工業園齊魯制藥綜合智能高架立體倉庫,工作人員掃描RVG軌道車出庫貨品。記者 孫士杰 攝
創新研發 新產品落地生金
實驗室內,技術人員加快推動研發進度,一個個新成果實現轉化落地;工廠車間,流水線馬力全開,一款款新產品不斷下線出庫……金秋時節,海口各產業園區處處洋溢著科創成果“豐收”的喜悅。
今年8月,由金盤科技自主研發配套18.XMW漂浮式海上風力發電機組的干式升壓變壓器在其海口數字化工廠下線。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該變壓器是目前世界上應用于漂浮式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機艙內部電壓等級最高、容量最大的干式變壓器。
“我們研發應用高壓端子密封式干式變壓器專利技術,以確保變壓器在極端海洋環境下的穩定運行。”金盤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期,該干式升壓變壓器將應用于萬寧100萬千瓦漂浮式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建設,截至目前,首件樣機已順利通過國家變壓器質量檢驗中心型式試驗。
科技是發展海洋經濟的驅動內核。近日,記者在位于美安生態科技新城的海南華研膠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鵝肌肽、鱷魚小分子肽等企業自主研發的生物多肽產品正源源不斷地生產下線,成為遠銷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的“拳頭”產品。“生物多肽產品進口價格昂貴,我們依托自主研發的定向酶切專利技術,成功研發出了物美價廉的國產替代產品。”該公司商務部總經理鮑瑞告訴記者,他們正通過不斷提高科研投入,跑出轉型發展“加速度”。
低空經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眼下,通過與相關行業融合發展,海口的無人機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從而促進“低空經濟+”場景的多元化。
海南太美無人機團隊技術人員正在進行飛行測試。記者 康登淋 攝
10月15日,記者在海南飛行者科技有限公司展廳看到,大大小小的“硬核裝備”整齊陳列,從下潛深度超過400米的多功能深海探勘水下機器人,到融合應用定位、視覺、避障傳感器等技術的多維感知決策一體化無人機系統,飛行者科技得以“上天入海”的背后,是研發團隊的強大支撐。
“我們科創團隊目前擁有核心成員近50人,其中研發人員占比達八成。去年我們科技研發經費投入近1300萬元,相較前年整整翻了一番。”該企業董事長陳鋆告訴記者,飛行者科技已擁有19項國家發明專利及27項實用新型專利,累計承擔7項國家級示范科研項目、4項省級重點科研項目,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發展的產業新路徑。
智改數轉 生產線煥然一新
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是拓展工業增長空間、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依托“智改數轉”提質加速,海口中小企業發展動能顯著增強,傳統產業加快迸發新動能新活力。
在華熙生物(海南)科技產業園“黑燈”工廠智能車間,有一條貫穿多個工序的自動化流水線。“這條流水線深度應用數字化手段,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讓生產方式實現高度智能化。”華熙生物科技(海南)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可告訴記者,得益于信息技術與制造過程的深度融合,工廠投產以來產能節節攀升,目前流水線年產量可達2000萬瓶左右。
華熙生物是海口推動智能制造和產業數字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來,海口大力推動傳統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一條條傳統生產線迎來“數字蝶變”。
在藥谷工業園齊魯制藥綜合智能高架立體倉庫,智能化機械臂正在搬運貨品。記者 孫士杰 攝
AGV小車往來運送原料、智能化流水線完成制粒、壓片,機器人自動檢驗、包裝……在齊魯制藥海口生產基地,該企業投資6.9億元建設的高端智能制造項目實現了從生產到倉儲的全流程自動化。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寶泉介紹,在數字化賦能下,新生產線一小時可生產50萬片藥,生產效率和運轉穩定性實現“雙提升”。
在海口江東新區留創園美浪灣香藥生物公司,技術人員正在進行實驗。記者 孫士杰 攝
《海口市做強工業經濟二十條措施》提出,支持企業提升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等業務環節的數字化水平。為此,海口接連出臺獎補措施,計劃今年推動178家中小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改造,助推全市制造業數字化水平再上新臺階。
政策護航 軟環境持續優化
加大科創企業支持力度,護航中小企業“一路生花”,是推動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近年來,海口持續優化產業生態“軟環境”,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為企業打造貫穿全生命周期的良好營商環境和發展空間。
近日,省工信廳公布2024年海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名單,全省共101家企業上榜,其中海口企業43家。專精特新企業的加速涌現,折射出海口各產業園區新質生產力積厚成勢的發展成色。
每一株科創“幼苗”,都孕育著成長為“參天大樹”的發展能量。作為海口市首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近年來海口國家高新區孵化器積極打好惠企“組合拳”,為入孵企業發展提供全周期技術和資金支持。如今,園區企業已取得各項專利、專著500余項,在申專利300余項,科研創新結出累累碩果。
通過不斷優化科創企業營商環境,位于海南師范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江東新區留創園,實現了高校科研院所與園區科技型企業的精準對接。截至目前,留創園累計引進企業55家,覆蓋文創、生物醫藥等行業,企業員工涵蓋多國留學人才。
今年7月,海南太美無人機團隊技術人員正在檢查無人值守無人機機場運行情況。記者 康登淋 攝
2023年,復興城為超600家企業落地提供幫辦服務,辦結126名高層次人才認定……復興城產業總經理吳清吉介紹,園區依托“首席服務專員制度”,為產業、企業和人才提供全鏈條的一站式服務,分類施策助推園區不同類型企業做大做強,產業能級實現加速躍升。
“園區將支持企業對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企業加快成果轉化應用,建設高水平產業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海口綜保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園區將指導企業全方位提升數字化水平,力爭今年實現專精特新企業達15家、高新技術企業達45家的發展目標。
《關于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海口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2024年修訂)》……如今,隨著一攬子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扶持政策陸續出臺,海口科技型中小企業正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將持續做好中小企業培育和服務工作,引導中小企業向著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加快培育具有海口特色的新質生產力。”市科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手記
讓“創新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近年來,國內眾多城市提出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的目標定位,以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走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之路,加快構筑創新發展動力源。海口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就應該發揮“策”的能動作用,豐富“源”的供給集聚,統籌“地”的規劃布局,前瞻性謀劃,系統化推進。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要科學施“策”。《海口市做強工業經濟二十條措施》提出,要大力培育“專精特新”,壯大本土頭部企業,高位推動招大引強,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要開放培“源”。海口通過引育壯大“主體+要素”戰略科技力量,讓企業做主導、唱主角。記者在采訪中看到,在海口研發生產一線,越來越多本土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技術成果轉化等方式,不斷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要構筑高“地”。做優做強創新策源地,其主陣地在產業園區。今年來海口各重點園區錨定主導產業發展方向,推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新興產業搶灘藍海,讓越來越多“創新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