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0月21日消息(記者史子楊 特約記者蕭海山)“蜚英”“業興”……近期,海口市龍華區一批擬新命名的道路,受到市民廣泛關注,它們均引自本土文化、歷史人物或事件。這批擬新命名的地名和道路,路標上還會附帶三維碼,用手機掃描不但能查看地理位置、詳情,還可通過VR觀看建筑實景,聆聽相關講解,不僅進一步提升了鄉村的文化品位,也能通過挖掘和弘揚本土文化,更好地吸引游客,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據龍華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海南省民政廳、海口市民政局全面部署開展“鄉村著名行動”以來,該局圍繞強化地名規范化管理、加強地名文化保護、健全地名管理制度等內容,在地名管理領域持續發力,將地名管理政策法規宣傳教育延伸到鄉村振興重點村莊,深入群眾當中,取得初步成效。
地名是一方水土、一片地域的名片。此次行動中,龍華區民政局對鄉村內的主要道路、公共設施及特色產業點進行了細致摸底,在此基礎上廣泛征集村“兩委”成員、村民代表的意見建議,倡導挖掘本土文化和歷史事件,以此豐富地名的內涵,彰顯鄉村個性與魅力。例如遵譚鎮東譚村作為龍華區2024年“鄉村著名行動”試點村莊,擬命名鄉村道路25條,圍繞紅色地名獨特的文化內涵,著力在紅色地名文化挖掘與利用方面下足功夫。
其中,遵譚鎮東譚村委會賓賢村有座古牌坊,古牌坊上刻著“蜚英”二字,形容才華橫溢、聲名遠播的人。該牌坊為紀念從瓊州府到千里之外的新昌縣當正式教師的王廉。為保護本土地名文化,故擬命名附近道路為蜚英路。在遵譚鎮東譚村委會儒逢村,為紀念時任瓊崖縱隊一團一營營長馮業興革命烈士,體現本土地名文化,以“業興”為核心,故擬命名為業興路,以示緬懷。
為了適應信息化時代潮流,“鄉村著名行動”通過融合創新技術,提升地名信息化服務功能,讓地名制定助力鄉村振興,通過推進采集上圖、規范使用、創新三維碼服務,提升地名信息服務效能,進一步拉近地名文化與普通大眾的距離,提升鄉村地名的知名度與吸引力,助力“數字鄉村”建設與發展。
下一步,龍華區民政局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地名文化宣傳活動的常態化機制,不斷激發鄉村地名采集工作的內在動力,引導群眾參與鄉村地名采集上圖工作,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鄉村著名行動”中來,為家鄉地名添彩,助力鄉村振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