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循環雜志》聯合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醫學大會在北京召開。近百位國內外生活方式醫學及相關領域專家就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和生活方式醫學在國內的發展,分享研究成果,凝聚專業共識,并發布全生命周期健康生活方式推廣倡議。
大會以“生活之境 前沿健康”為主題,旨在響應2024年國家衛健委等16個部門聯合啟動“體重管理年”活動號召,加強慢性病防控關口前移,有效控制慢性病及其相關危險因素,推動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健康預期壽命
世衛組織研究表明,健康和壽命60%取決于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是威脅中國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國高血壓患者2.45億,血脂異常患者2億,超重或肥胖人群2.4億,吸煙人群3億,糖尿病患者9000萬。《“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通過多方面措施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延長健康預期壽命。
生活方式醫學的興起,可追溯到20世紀后期,其核心是通過科學干預手段預防、逆轉甚至治療慢性疾病。2020年9月,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首個健康生活方式醫學中心,標志著健康生活方式醫學在中國正式落地。隨著國家醫療衛生健康工作從“以治病為中心”逐漸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成為共識,健康生活方式醫學也逐步成為“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學科抓手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醫學大會主席胡盛壽表示,非傳染性慢病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和精神疾病,這六大慢病都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健康生活方式能夠有效節省醫療資源,不僅僅是一個醫療問題,也關乎國家重大經濟策略問題。
吃動平衡 科學減重 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今年6月,國家衛健委聯合教育部、體育總局等16部門聯合啟動“體重管理年”活動,并制定《“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體重管理,成為本次大會熱詞。
調查顯示,中國居民超重肥胖形勢不容樂觀,亟需加強干預。體重水平與人體健康狀況密切相關,肥胖是名副其實的“萬病之源”。體重異常特別是超重和肥胖,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癥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健康生活方式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安利中國市場部副總裁及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副總裁陳佳表示,飲食不均衡和身體活動大幅減少是造成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今年我們全面升維的體重管理理論體系與方案,解決了拼命節食,拼命運動,時常反彈等常見痛點。通過“營養三餐,微微一動”的方式,為國人提供一個可以“長享瘦”的健康生活方式解決方案。
陳佳介紹的“安利方案”中,科學、個性化的膳食補充,不僅是體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必要一環。均衡飲食能夠滿足大部分人日常營養需求,但一些情況下,如挑食、工作壓力大、飲食結構單一等,都可能導致某些營養素攝入不足。科學、個性化膳食補充,能夠根據個體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基因特征等,為每個人量身定制適合的營養方案。其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24年4月上述方案升級以來,新增的1萬名體驗者,在4周干預時間后,BMI、腰圍、體重等多項指標上均有顯著改善。
專業機構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健康社群能有效推動健康生活方式養成,是助力健康家庭、健康社區、健康城市的重要力量。“我們依托遍布全國的體驗實體,建立了超過107個健康促進科普基地,聯合中國營養學會等專業機構,培養了超過8萬的專業健康顧問,組建超10萬個線上線下的健康社群,通過線上組隊打卡,線下社群活動,學習健康知識,提升健康素養,踐行健康生活。”談及生活方式醫學如何落地見效,陳佳舉例補充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