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園里呼吸新鮮空氣,體驗自然樂趣;帶上望遠鏡在樹林里觀察鳥兒,感受生態之美;坐在海邊吹吹海風、聽聽音樂,享受休閑時光……近年來,海口利用公園景區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公園+”作為重要抓手,結合生態、文化、體育等主題,打造城市“公園+ N”新樣板,賦予公園更多可能性,滿足市民對美好居住環境與宜居生活的追求,讓生態底色嵌入美好生活。
景色宜人的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成為了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公園+微改造 提升游園體驗
近3千米的環形步道猶如一條舞動的絲帶飄蕩在園區,5人制足球場、籃球場、乒乓球場嶄新亮相,羽毛球場、兒童活動場地、輪滑場地即將建成……10月21日,在海口市金牛嶺體育公園健身設施改造項目現場,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一個嶄新的綜合運動場地即將在金牛嶺公園亮相。
萬綠園內,健身長廊擺放的漫步機、健身車、拉伸架等智能健身器材頗受市民喜愛。與傳統運動器材相比,全新的智能設備不僅能自動播報提示,還能實時展示運動時間和消耗的熱量等。“今年我們還對園區跑道、廣場進行了升級改造,其中新塑膠跑道采用環保材料,對環境友好,將為群眾提供更舒適的游園體驗。”萬綠園管理處主任李雯說。
公園不僅是城市生態的“凈化器”,更是市民休閑娛樂和運動健身的主要場所,基礎設施完善關系到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公園里有免費的運動器材、直飲水機,還有整潔的草坪和干凈的廁所,環境很舒適,是鍛煉身體和親子游玩的首選。”10月22日,市民何嘉麗帶著孩子在萬綠園大草坪上放風箏,一串串笑聲灑在草地上。
公園實施微改造后,不僅環境越來越好,配套設施也越來越貼近群眾實際需求。秀英區多地“口袋公園”進行提升改造,探索“公園+”融合路徑,通過“公園+停車場”,方便市民出行。“自從公園設置了停車位后,我們來這里休閑鍛煉更加方便了。”近日,在秀玉園鍛煉的市民張新來說。
“我們將持續推進各大公園基礎設施、停車場等建設,開展補短板、強弱項行動,不斷提升游客游園的便利性和舒適度。”海口市城市管理局綠化科相關負責人介紹,“5大公園+老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及改造項目”入選海口2024年10項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包括海口灣公園一期和三期(龍華段)、白沙門公園、萬綠園、金牛嶺公園、人民公園部分老舊游園設施、休閑設施、體育器材等更換改造。項目完成后,將實現公園復合化利用,豐富公園的活動與功能,更好滿足市民的健身、運動、娛樂需求。
海口灣一帶以“公園+商圈”模式,打造集體驗、參與、互動于一體的沉浸式消費場景,促進生態資源價值轉化。
公園+生態 豐富研學“課堂”
海口的公園里不僅有美景,還有豐富的生態群,讓市民感受鳥語花香、綠樹如茵之余,還能在家門口探秘大自然。
日前,由瓊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志愿服務聯合會主辦的濕地主題非遺剪紙活動在海口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舉行,20多組親子家庭走進濕地觀賞美景、認識濕地動植物,并剪出美人蕉、魚、鳥等作品。“活動很有趣,也很有意義。”家長陳女士說,活動讓孩子近距離接觸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繼而熱愛自然、保護自然。
海口白沙門公園日益成為廣大青少年的科普研學“課堂”。圖為今年秋季開學前,近百組親子家庭走進位于公園內的環保教育站參加公益活動。
在海口,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走進公園,將其當作“第二學堂”,學習濕地知識。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打撈水葫蘆、為“中國最美小鳥”栗喉蜂虎清理巢穴、觀鳥等公益活動已經走向常態化;依托海口潭豐洋省級濕地公園優質的濕地資源,在潭豐洋火山濕地農莊開展濕地科普研學、露營、采摘等活動,僅今年上半年已累計接待游客超5萬人次;在海口火山口公園,火山地質遺跡與熱帶植物交織成綠意盎然的生態場景,成為廣大青少年的科普研學“課堂”,每年接待參加研學活動的學生人數達到10萬人次。
“公園是公眾學習自然知識的課堂。”海南松鼠學堂自然教育工作室負責人劉艷認為,讓孩子走進濕地,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他們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截至目前,海口在各大濕地公園附近已創建12所濕地學校,通過課堂與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將濕地保護文化融入校園生活。充分利用濕地日、植樹節、觀鳥節等節日和節點,引導各學校走進身邊的公園開展特色活動和“開學第一課”,加強濕地自然文化宣傳,讓公園成為孩子們科普研學的“第二課堂”。
公園+商圈 帶動消費升級
近年來,毗鄰公園的商業街區,依托公園優越的生態資源,打造集體驗、參與、互動于一體的沉浸式消費場景,促進生態資源價值轉化。
夜幕降臨,毗鄰萬綠園的海口FUNBAY自在灣商業街區,隨著燈光亮起,樂隊也開始了精彩演奏,市民游客紛紛來到“大眼睛”樹下拍照打卡。這是海口灣又一特色文化商業街區,規劃了包括餐飲、娛樂、復合零售在內的多個業態。10月21日,記者在該商業街區發現,IS PARTY嶼海之約餐廳酒吧、瓊州糟粕醋、椰小雞等店鋪已經對外營業。“這里有椰風海韻、白鷺飛舞,非常浪漫,很適合約會和打卡。”在IS PARTY嶼海之約餐廳酒吧,游客王曉韻選擇坐在露天區域,在海風徐徐中品嘗美食、欣賞美景。
10月7日,海口草坪音樂會暨全國街頭音樂藝人大賽在海口世紀公園舉行,現場人山人海,互動不斷,成了音樂的海洋。
為進一步帶動消費升級,激活公園經濟效應,海口灣保利帶狀景觀公園推出“公園+商圈”,建設13個夜間亮化景觀,有效提升保利中央海岸特色商業街區熱度,拉動秀英“夜經濟”增長;緊鄰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的西岸步行街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小島花室、度叁餐酒館、貢禾咖啡等店鋪相繼開業,市民游客在欣賞國家濕地公園美景之余,還可以在紅樹林旁喝咖啡、做文創、享美食……
今年海南島歡樂節、首屆海口城市藝術周期間,多場大型活動、公益文藝演出在萬綠園、世紀公園等地舉辦。通過將休閑娛樂、文化演繹、藝術創意等元素融入旅游經濟,海口外灘、FUNBAY自在灣商業街區煙火味升騰,游客絡繹不絕,有效帶動周邊消費。
此外,海口公園還不斷增加吸引年輕群體的內容元素,為“公園+”造圈、出圈,形成網紅效應。走進龍華區坡博二路,一棟住宅樓外立面上的巨幅“馬里奧”十分吸睛,栩栩如生的墻繪讓整個街區增色不少。這是今年龍華區建設“口袋公園”時增加的配套內容。如今,“馬里奧”墻繪已成為網紅打卡點,每天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來拍照打卡。“在口袋公園建設中增加彩繪等藝術元素,不僅增加了公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還提升了城市品質和活力。”龍華區園林局副局長張琪說。
“公園+”,讓公園由“城市綠肺”轉為滿足市民親近自然、休閑游憩、運動健身等多元化需求的公共空間,有效彰顯了城市文化,提升了城市顏值。截至去年底,海口已建成10公頃以上的綜合性公園21個,“口袋公園”162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08平方米。隨著“公園+”的建設,一幅美麗海口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作為龍華區建設“口袋公園”時增加的配套內容,“馬里奧”墻繪已成為網紅打卡點,每天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來拍照打卡。
記者手記
提質“公園+” 讓群眾盡享生態福祉
公園是城市的顏值擔當,也是公共生活當中的“城市會客廳”。近年來,海口通過“公園+”提質升級,從以綠為主到文化植入、功能提升,再到扮靚扮美,逐漸成為人們休閑、鍛煉、社交的好去處。
公園功能的更新與升級,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具象呈現。在建設和更新改造過程中,應以滿足市民美好生活多元需求為目標,強化公園景區生態、觀賞、休憩、健身等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公園服務優勢。同時,要針對不同群體需求融入咖啡、露營、時尚潮玩、兒童游樂等元素,實施“公園+文化”“公園+科普”“公園+商圈”等建設,為市民解鎖更多體驗功能。
此外,還要增加吸引年輕群體的內容元素,不斷延展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充分利用年輕群體強大的分享力、傳播力、帶動力,打造可感知、可欣賞、可消費的沉浸式文旅消費新場景,實現升級轉型,形成網紅效應,讓更多人走進公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