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城巾幗力量在“非遺”傳承中綻放絢麗光彩
當“老手藝”遇上“新匠人”
海口市“非遺”海南椰雕代表性傳承人劉雅正在整理自己設計的椰雕文創產品。
海口市“非遺”海南椰雕代表性傳承人劉雅設計的椰雕十二獸首香爐靈動精美。
“海南椰雕是一門歷經千年的‘老手藝’,我們作為‘新匠人’更要在守正創新中將其傳承。”10月24日,正在工作室設計椰雕文創產品的海口市“非遺”海南椰雕代表性傳承人劉雅說。
在海口,有不少像劉雅一樣的女性“非遺”傳承人,她們通過創新創業等方式,傳承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技藝,并帶動當地婦女從事手工產品制作,助力鄉村振興,讓女性力量在“非遺”傳承中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
非遺技藝代代傳 創新創業促“出圈”
如何讓海南椰雕順應時代發展傳承下去?返鄉青年劉雅的做法是通過“椰雕+文創”,發揮其特有的海島文化魅力。17年間,她不僅繼承了爺爺的椰雕傳統手藝,更在此基礎上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創立“椰格格”椰雕文創品牌,把傳統與現代、實用與時尚相結合。
“在設計文創時,我們從潮流化、輕量化入手,選擇了包包這個品類,用椰雕加皮革、布藝的形式,打造年輕人買得起、用得上、喜歡用的東西。”劉雅介紹,她設計的椰殼鈴鐺包緊扣年輕人的審美和喜好,廣受好評。目前,該品牌開發了超400款椰雕、椰殼文創產品,今年該椰雕文創項目還榮獲海南自貿港女性創新創業大賽手工組優秀獎。
29歲起加入椰雕行業的劉雅發現,如今在海口,越來越多年輕一代的女性苦學技藝、創新技法,用雙手和智慧讓“非遺”技藝煥發出新光彩,通過獨特的創意與巧思讓“老手藝”更加貼近“新生活”。
在海口騎樓老街,一個不起眼的11年老店內,堅守著傳承炭畫、糖畫、棕編等“非遺”技藝的韓翠瓊一家。“受父母的影響,我從小便對這些技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將其傳承下去。”韓翠瓊說,多年來,兒媳、孫女堅持跟她學藝,接過這些“老手藝”。
熬糖、化糖、繪制、定型……10月23日,韓翠瓊的兒媳婦張金玉正在店內制作糖畫,行云流水的操作和栩栩如生的糖畫吸引市民游客圍觀。“隨著時代發展,我們的糖畫圖案也在不斷創新,卡通、特色的糖畫更受歡迎。”作為海口市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糖畫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金玉憑借精巧的技藝讓更多人了解“非遺”糖畫。
巾幗力量傳幫帶 鄉村振興添助力
編、插、織、嵌、鑲、繞、纏……10月24日,位于秀英區東山鎮的東藜禾風草編工坊內十分熱鬧,東山草編技藝傳承人袁潔和村民正用東山草編技藝編織作品。
“人才培養是‘非遺’保護和傳承的基礎,政府相關部門給予支持,讓我們的草編技藝培訓形成體系。”袁潔告訴記者,2022年,她與返鄉創業青年鄧論麒聯合在此創辦草編工坊,為村民提供草編技藝培訓,許多鄉村婦女主動前來學藝。工坊從當初的20多名學員發展至今已有300多名學員,鄉村婦女用所學技藝編織出一件件精致的作品,遠銷全國多地。
10月18日,秀英區東山鎮光明村東藜禾風工坊婦女小組成立,為此處傳承草編技藝的鄉村婦女撐起一個“家”。“婦女小組的成立讓婦聯組織真正入駐到婦女群眾家門口,融入‘微’治理,精準對接維護婦女權益、促進婦女就業創業等服務,引領婦女群眾為鄉村振興助力。”該工坊婦女小組長、山東草編技藝人周婕說。
“為鼓勵女性創新創業,我們通過走訪調研、資源整合等方式為她們解決急難愁盼,并推動特色‘非遺’傳承創新創業項目參加女性創新創業大賽,增強‘非遺’項目吸引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為‘非遺’項目‘火’起來、傳下去、走更遠貢獻巾幗力量。”市婦聯相關負責人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