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海南國際數據中心總控室。記者 楊鶴 攝
向綠色要效益,為發展添動能,如何做到?在今年獲評省級綠色工廠的齊魯制藥海口基地,技術人員依托能源管理綜合平臺持續降低設備能耗、優化能源方案,平臺上線運行一年多來累計節約天然氣上萬立方米。
日前,《中共海口市委關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海口實踐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推動產業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近年來,海口重點園區和工業企業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加快培育以“綠”為底的新質生產力。
在中國移動海南國際數據中心中央制冷站,工作人員查看設備運行情況。記者 楊鶴 攝
A 低碳轉型加力提速
綠色工廠是指實現了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廠,是綠色制造體系的核心單元。日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2024年度省級綠色工廠名單,海口國家高新區5家企業入選,成為海口重點園區以“綠動力”激發工業新動能的生動縮影。
11月6日,記者在位于藥谷工業園的齊魯制藥海口基地300車間水站看到,制備純化水過程中產生的濃水經過水罐、RO膜、EDI等濃水回收裝置處理后實現了實時回收,整套設備單日回收量可達10噸。
“去年我們投資220多萬元升級改造了濃水回收裝置,解決了大量濃水直排問題。像這樣的回收裝置各車間共部署了6套。”談及企業近年來開展的各類節能改造項目,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建華如數家珍:采用三級熱交換技術的凍干機單臺每年可節約用電超20萬度,折算減少約60噸標準煤的燃燒排放;鍋爐采用業內先進的低氮燃燒系統作業,可節約天然氣使用量超15%,氮氧化物排放濃度降低至30毫克/立方米以內……
堅持逐“綠”前行,齊魯制藥海口基地并非個例。在海口江東新區,今年投產的中國移動海南國際數據中心項目創新性應用了全鏈路變頻、AI智慧運維等節能新技術,滿載情況下每年可節約用電約3500萬度,減少碳排放約9500噸。“通過回收數據中心設備產生的熱量,還能供應周邊企業使用,達到進一步節能減排的效果。”中國移動設計院機電EPC項目經理王強介紹。
海馬汽車海口基地總裝車間,海馬氫燃料電池汽車7X-H生產線運轉繁忙。 記者 康登淋 攝
B 打造綠色產業鏈條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近年來,海口以新能源汽車、全生物降解材料為代表的綠色低碳產業領域發展勢頭強勁,一張張綠色產業發展藍圖輪廓漸顯。
上游打造“綠色能源中心”,建成光伏發電站、水制氫、高壓加氫一體站;中游打造綠色工廠,迭代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氫能汽車研發與產業化;下游提供綠色智慧出行服務……作為國家級“綠色工廠”入選企業,近年來,海南海馬汽車堅持打造全產業鏈零碳排放汽車生態體,實現了從光伏發電到電解水制氫、再到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的全產業鏈零碳排放。
如今,海馬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營區域已從海口拓展至全省,其中網約車運營里程已達10000公里,租賃車平均運營里程已超6000公里,這標志著海馬汽車打造的海南自貿港零碳排放汽車生態體示范項目跨入新的發展階段。“面向未來,海南海馬汽車將持續踐行綠色發展戰略,向智能與新能源汽車轉型、向綠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升級,爭取在‘十四五’末重回百億產值規模。”海南海馬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溫國安表示。
“禁塑”是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標志性工程和自貿港建設的先導性項目之一。在位于云龍產業園的海口裕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國內外訂單紛至沓來,流水線上整齊排列的機械臂繁忙運轉,將完成高溫熱壓后的紙碗進行切邊處理。
“企業自落地海口以來,充分享受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業務量取得明顯增長。”企業相關負責人花杰表示,企業將以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為導向,研發推廣性能達標、綠色環保、經濟適用的塑料制品及替代產品,培育有利于規范回收和循環利用、減少塑料污染的新業態新模式,形成良性循環鏈條,為海口禁塑工作作出積極貢獻。
記者從市禁塑辦了解到,海口加快打造以高新區云龍產業園為中心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產業集聚地,目前已成功招引落地鏈上企業17家,已投產企業13家,具備年產能約8.8萬噸。今年前三季度,該園區降塑產業工業總產值完成2.1億元,同比增長54.6%,完成營業收入2億元,同比增長52.2%,綠色產業鏈駛入良性發展“快車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