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一張報紙,上連黨心,下接民心。黨報是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和重要手段,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作為海口市委機關報,《海口日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民生關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以飽滿的熱情感知時代脈動,以生動的筆觸記錄時代變遷,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辦好一張報紙,不僅滲透著一代代報人的心血與汗水,更蘊含著社會各界和廣大讀者一如既往的關心和支持。本報今起推出《我與海口日報的故事》專欄,歡迎撥打本報熱線66812555、66813555提供線索。我們將傾聽您與這份報紙的故事,探究故事背后的彌久情愫。
11月8日,秀英區長流鎮美德村麥光芒老人在認真閱讀《海口日報》。記者 石中華 攝
11月8日上午,像往常一樣,海口市秀英區長流鎮美德村92歲老人麥光芒來到村委會。
“麥爺爺過來啦,今天報紙送過來了。”熟悉麥光芒的村干部都知道,他每天都要看《海口日報》。只見麥光芒擦了擦桌子,隨后攤開報紙,細細地閱讀起來。
當天的《海口日報》看完,麥光芒從旁邊的紅色袋子里拿出他的筆記本,一邊翻看一邊記錄。記者湊近一看,本子上寫著“記得去打印店復印報紙二版”等內容。
“麥爺爺,您為啥還要復印呢?”聽到聲音,麥光芒抬起頭,微笑著說:“《海口日報》編排大氣、內容豐富,很多內容我都喜歡,特別是基層新聞。我平時喜歡寫詩,看到好的內容和圖片,會去復印出來,然后根據內容創作詩歌。”說著,麥光芒打開了他座位旁的紅色袋子。
袋子中,裝著好幾樣東西:一份11月2日的《海口日報》、兩份復印好的《海口日報》版面以及一本詩集。記者發現,麥光芒寫的詩詞中,涉及海口城市發展、鄉村變化、人居環境整治等多個方面,字里行間流露著對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
麥光芒告訴記者,他退休前當過中學教師,還曾在澄邁縣文化部門任職,喜歡寫詩和攝影,曾主編并著有多部文集。“退休回到家鄉美德村后,我十分關心海口的發展,特別是基層發生的可喜變化。每每看到這類報道時,就想通過寫詩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麥光芒笑著說。
記者注意到,麥光芒的紅色袋子里那份11月2日的《海口日報》,被疊得整整齊齊。他說,令他格外開心的是,自己有一天會從讀者變成報道對象,還登上了《海口日報》。原來,在海南省第二十二屆環衛工人節到來之際,麥光芒專門為美德村環衛工人創作了詩歌《清道妹》。此事后來經《海口日報》予以報道。麥光芒說,海口城鄉的干凈整潔,離不開環衛工人的辛勤付出。《海口日報》始終關注海口環衛事業,他希望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環衛工人。
“黨報記者要堅持永遠在路上、在基層、在現場,黨報要多傳播黨的聲音、宣傳黨的主張、反映群眾呼聲。”臨近采訪結束,麥光芒說,他會把自覺閱讀黨報黨刊作為習慣,以此收獲知識、信息,提升能力、境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