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奇妙組合——
一顆象征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圓中國夢的火種,一支造型為“潮汐起伏”的藍白色火炬,加上形似海洋燈塔的火種燈,構成了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火炬實地傳遞活動的“同心之火”。
這是一段難忘旅程——
來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生態之火”、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二號”科考船的“科技之火”、三亞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的“希望之火”交匯相融,形成一團明亮的“同心之火”、點亮全國。
這是一次創意嘗試——
11月17日,運動會火炬實地傳遞活動在三亞舉行,107棒來自各行各業的火炬手通過“海陸空”方式接力,共傳“同心之火”,共敘民族情誼。
大地飛歌,火炬接力展鹿城風華
11月的三亞,碧空澄澈,暖陽傾灑。
當天上午8時許,火炬實地傳遞的第1棒火炬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韓曉燕點燃火炬從三亞灣海虹廣場出發。她身后,綿長的沙灘上椰影搖曳,浩瀚無垠的湛藍大海閃爍著粼粼波光。
“現在的三亞溫暖舒適,三亞人民熱情好客,就像點燃的圣火一樣給人溫暖。”韓曉燕說。
第一棒火炬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韓曉燕在傳遞火炬。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稍稍一探,便能洞悉火炬實地傳遞活動的別具匠心:
火炬傳遞的第一段,在三亞灣畔。這里擁有優異的自然資源,有著令市民游客爭相打卡的椰夢長廊。22公里長的濱海大道依灣綿延,放眼海上,東島、西島浮于海面,朝霞暮靄美不勝收。
“三亞灣作為中國濱海旅游的發源地之一,承載著海南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探索,展現了瓊島發展的不懈努力。火炬實地傳遞起跑儀式在這里舉行,讓火炬手們既能領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新氣象,更能深刻感受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火炬實地傳遞儀式總導演姚欣辰表示。
運動會火炬三亞灣沙灘上傳遞。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隨著第53棒火炬手、黎族代表符志明從沙灘跑向公路,圣火開始在公路上傳遞。
沿途的公路干凈整潔、建筑整齊有序,道路兩旁還布置了運動會道旗、打卡點等,運動會氛圍濃郁。
從三亞灣到海月廣場,現代化的度假設施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也是火炬傳遞線路上凸顯“瓊島味”的重要一段。每一處傳遞節點,都串聯起鹿城的過往與今朝,讓人們在火炬傳遞的線路中領略這座城市獨有的海洋風情與人文魅力,感受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具象展現。
藍天逐夢,圣火閃耀海南自貿港
在海月廣場,伴隨著直升機螺旋槳的轟鳴,第105棒火炬手、海口市委統戰部民族事務科科長張保會作為唯一一位空中傳遞火炬手緩緩升空,前往三亞游船旅游中心,開始4.5公里的空中傳遞。
這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首次采用空中火炬傳遞的形式,既展現了三亞這座濱海城市、旅游城市的特點,也體現了運動會文旅融合、以旅促融的不斷創新。
11月17日,火炬手張保會準備登機開始空中傳遞。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隨著直升機不斷攀升,透過直升機舷窗,能看到三亞的地標建筑——鳳凰島。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重點園區、三亞中央商務區的辦公地,鳳凰島上重點發展著總部經濟、金融服務、現代商貿、郵輪游艇等產業。截至今年3月,園區企業總數7800家,產業聚集效應明顯。
“1998年,我當兵的第二年,第一次坐直升機,特別緊張。”張保會笑著說,26年過去了,他再次登上直升機,除了緊張,還多了幾分喜悅與激動,“從這兒望下去,我能感受到海南自貿港的蓬勃發展,各族兒女心手相牽、共興共榮,建設和諧興盛中華大家庭的景象。”張保會說。
“能深度參與到這場民族盛會中,我也感到十分榮幸。”中國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副總飛行師李強說,得知運動會火炬實地傳遞要采取空中傳遞的方式,公司便積極協調各方參與,力求呈現最好的空中火炬傳遞效果。
“海南自貿港建設吸引了不少企業投資落戶,我們也在通用航空領域積極布局,在海南打造低空旅游、航空應急救援、海上風電設施維護、跨海峽短途運輸等產業,與海南自貿港共同成長。”李強說。
碧海揚帆,火種逐浪“千艇之城”
當第106棒火炬手梁鋒手持火炬,站在“揚帆”號游艇前方時,火炬的海上傳遞之旅開啟。
遼闊海面上,海上火炬傳遞的船隊越來越龐大,形成了一幅壯麗的畫卷:距離“揚帆”號船后方150米左右,56艘游艇駛出海港,儼然一幅“百舸爭流”的場景。
11月17日,火炬手梁鋒乘坐游艇駛向碼頭。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天平 攝
“56艘游艇寓意著56個民族心手相連、同向而行,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揚帆征程’”。姚欣辰說,此次傳遞路線深度融合海南濱海旅游元素,不僅途經大海、沙灘,還結合了游艇與直升機的傳遞方式。
游艇產業,如今是三亞亮麗的風景線。“千艇之城”已逐步構建游艇租賃、游艇駕駛培訓、游艇維修保養等系列產業鏈。
“我通過線上直播觀看火炬實地傳遞活動,整個活動氣勢恢宏,讓人印象深刻、倍感自豪,它體現了14億多中華兒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奮斗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甘肅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宣傳處處長郭明說。
25分鐘后,梁鋒抵達三亞半山半島帆船港,乘坐摩托艇的107棒火炬手黃麗珠與梁鋒完成交接。隨后,黃麗珠英姿颯爽地搭乘摩托艇,在一片期待的目光中朝著岸上疾馳而去,最終點燃火種盆。
火炬傳遞寄托了民族大團結、共圓中國夢的美好愿景,點燃了億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揚帆征程的豪情壯志。隨著黃麗珠點燃火種盆,運動會火炬傳遞收火儀式圓滿完成。
躍動的火焰,如同絢爛的彩帶穿梭于三亞的街頭巷尾,不僅裝點了這座熱帶海濱城市的風景,更滿載著億萬民眾對運動會的熱切期待。這場民族團結的盛會、群眾體育的盛會,越來越近了。
三亞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運動會火炬實地傳遞
民族盛會 薪火相傳
11月17日,在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火炬實地傳遞活動現場,當搭載火炬手的直升機緩緩降落在三亞游船旅游中心,三亞市民李智婷揮舞著手中的旗幟,迎接第105棒火炬手張保會。
“‘海陸空’火炬傳遞太精彩了!作為普通市民參與到這次活動中,我感到非常榮幸!”李智婷激動地對記者說。
火炬傳遞是運動會的重要活動之一,而此次運動會火炬實地傳遞線路不僅充分展示了三亞中央商務區和正在規劃建設的海南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海南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市民游客還能循著火炬手們的步伐“途經”三亞國際游艇中心、鹿回頭等多個地標,領略三亞的熱帶濱海風光、宜人旅游環境和海南自貿港的生機活力。因此,此次火炬實地傳遞活動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他們是市民、是游客,是朝氣蓬勃的少年、是勤懇服務的志愿者,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火炬傳遞中,為此次民族盛會添上一份獨有的色彩。
在第61棒火炬接力點,來自三亞市吉陽區落筆小學的孩子們整齊活躍地為火炬手和線上線下的觀眾們表演了《幸福拍手歌》。領隊馮祥麗介紹,孩子們在半個月前就開始排練,只為將一切做到最好。而在未經彩排的擊掌環節中,孩子們大方、自然、興奮地與火炬手擊掌互動,更將現場的氛圍推向高潮。“我相信,這將會成為他們成長中的深刻記憶。”馮祥麗說。
在三亞海月廣場,文化展示活動《最炫民族風》的領舞馮月菊當天一早便和70名舞伴來到表演地等待、準備、排練,爭取把每個細節都做到最好。馮月菊說,運動會是全民參與的盛會,自己和同伴們必須把最完美的狀態呈現給大家。
“聽到有人喊‘火炬手來了’,大家立刻忘情地跳了起來,太讓人印象深刻了!”馮月菊說,參與到盛會中,她和舞伴們都感到無比的開心。
在三亞游船旅游中心,高舉火炬傳遞情況通報牌的志愿者王宇軒吸引了不少過往市民游客的注意。“我的工作很簡單,就是舉著這塊牌子,告訴大家火炬何時何地傳遞到各棒火炬手手中。”曾參加過海南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志愿服務的王宇軒說,雖然工作內容簡單,但職責重大,“能為運動會出一份力,我感覺非常有意義”。
運動會火炬手們的共同心聲:
傳遞圣火 傳承精神
椰風輕拂,海韻悠揚。11月17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火炬實地傳遞活動在三亞舉行,107棒火炬手以獨特的“海陸空”傳遞方式,將體育精神永不停息地傳遞下去。
在旭日的照耀下,海面波光粼粼,三亞灣畔海虹廣場上熱鬧非凡,運動會火炬實地傳遞的第一棒在這里點燃。
第1棒火炬手、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科研成果辦主任韓曉燕將火炬高高擎舉,帶著希望出發。“非常開心、非常激動,作為第一棒火炬手,意義非凡!”傳遞完圣火,韓曉燕還沉浸在激動的情緒中,聲音微微顫抖。
作為海南省科技特派員和“三區”人才專家,韓曉燕十幾年來扎根科研一線,在三亞南繁熱土上揮灑著汗水。“我感覺肩上多了更多責任,未來更將積極投身科研服務,為南繁硅谷、海南自貿港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隆隆隆”,在海月廣場上,直升機的旋翼轉動,將唯一一棒空中傳遞火炬手、海口市委統戰部民族事務科科長張保會帶上天空,開始4.5公里的空中傳遞。
看著上百艘游艇競相出海的壯觀景象,張保會自豪地說:“我看到了海南自貿港的蓬勃興起!”
2008年,在部隊奮斗12年的張保會轉業后,曾到不同崗位上勤勉工作。如今,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成為了他的“第一要事”。談及未來,他表示將結合工作實際,凝心聚力積極推動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
在舉行收火儀式的三亞半山半島帆船港碼頭,第107棒火炬手黃麗珠搭乘摩托艇破浪而來,在一片期待的目光中,用手中的火炬點燃了火種盆,將現場氛圍推至高潮。
“我們傳遞的不只是火炬,更是體育精神,堅持不懈、努力拼搏的精神。”望著熊熊燃燒的圣火,來自海南瓊海的黃麗珠曾榮獲全國帆船錦標賽冠軍等諸多榮譽,是建省以來首位獲奧運入場券的海南隊女選手。2018年退役后,黃麗珠完成了從運動員到教練員的身份轉換,如今在海南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為近60名學生教授帆船帆板課。
“這團火焰承載的是夢想、是堅持、是永不言敗的信念,我將把這團激情的火焰傳遞給學生們,帶領‘后浪們’揚帆起航……”黃麗珠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