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秀英街道辦,“小英說理”宣講員號召大家做文明人,辦文明事。記者 孫士杰 攝
11月18日,“美蘭實踐派宣傳‘大篷車’”駛入白沙街道金龍苑小區,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向群眾宣傳黨的創新理論。記者 楊鶴 通訊員 蔡蓮芳 攝
龍華區云洞·青年說“六進”理論宣講活動日前走進騎樓老街,通過主題宣講、歌曲文藝等形式,讓宣講既接地氣又富樂趣。記者 鄺曉霞 攝
“強國復興有我”云洞·青年說龍華微宣講日前走進龍華昌學動漫古村,傳遞鄉村振興與文化產業發展的正能量。(龍華區委宣傳部供圖)
瓊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益·老爸茶”理論宣講暨云裕村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表彰大會在云龍鎮云裕村舉辦。記者 蘇弼坤 攝
在秀英區向榮村一老爸茶店內,海口市老兵宣講團在這里開展“聽老兵講歷史 紅色傳承潤民心”新中國史主題宣講活動。記者 蘇弼坤 攝
瓊山區“益·老爸茶”宣講陣地揭牌當天,現場設置的非遺展示區吸引群眾駐足欣賞。記者 楊鶴 攝
古村內,鄉村振興故事振奮人心;茶館里,“精神食糧”鼓足干勁;家門口,宣傳“大篷車”帶來煙火氣息的“小故事”……基層宣講是打通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當前,海口各區積極創新理論宣講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方法,圍繞“誰來講”“講什么”“給誰講”,開展全方位、立體式、分眾化宣講活動,用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黨的創新理論送到群眾身邊,厚植群眾精神土壤。
“小宣講”匯聚“正能量”
用好故事凝聚人心
奏響基層理論宣講的最強音,關鍵在人。海口各區將宣講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廣泛吸納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基層理論宣講工作,將黨的“好聲音”傳遞到基層,用好故事凝聚人心。
大榕樹下,微風徐徐,“強國復興有我”云洞·青年說龍華微宣講日前走進龍華昌學動漫古村,傳遞鄉村振興與文化產業發展的正能量。
“昌學村地處火山地區,缺水、貧瘠,農耕條件不佳,近年來,該村通過黨建引領,打造‘動漫產業+本土文化’的動漫特色產業小鎮。”龍華區龍橋鎮挺豐村黨總支部宣傳委員王寶科圍繞“不忘初心,守好鄉村振興崗”展開宣講,講述了昌學村從一座小村莊蛻變為產業園區小鎮的故事。
“云洞·青年說啟動以來,通過邀請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團隊、瓊中女足、市委講師團成員等各行業優秀青年干部進行宣講。宣講活動主題鮮明、故事飽滿,有效推進黨的創新理論深入基層、落地生根,同時有力構建了龍華區特色宣講矩陣,匯聚青年力量,展示了新時代青年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龍華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日前,秀英區在時代廣場開展“我是文明秀英人”活動,該區居民劉雨明一家作為“小英說理”宣講員分享了《家風》的故事,號召群眾抵制陳規陋習,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此次宣講以豐富、有趣的方式讓大家感受新時代文明的內涵,我覺得很有意義。”劉雨明說。
在秀英區,還有很多像劉雨明一樣的“小英說理”宣講員。“我們堅持多領域選拔、多元化培育,持續壯大理論宣講力量,項目已累計孵化培育50余支理論宣講隊伍、60支文藝宣講隊伍。”秀英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了讓理論宣講更聚人氣,瓊山區積極培育多元化、本土化宣講隊伍,通過動員各級黨委領導班子、黨支部書記、優秀青年干部等化身宣講員帶頭講;美蘭區創新打造的“美蘭實踐派這‘理’最精彩”黨的創新理論進基層宣講活動,以路名為主題,邀請來自各行業的專家學者開講,不斷深化“宣講+實踐”成效,讓創新理論不斷深入人心。
“小故事”講出“大道理”
用身邊事解讀政策
近日,瓊山區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暨“益·老爸茶”宣講+實干活動舉辦,瓊山區“益·老爸茶”基層宣講員李一鳴圍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老爸茶展開宣講。他以生動的語言,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老爸茶的歷史淵源、豐富內涵及特色飲品和小吃等,進一步增強了群眾對本土文化的認知與熱愛。
“大家要守好自己的‘錢袋子’,如遇被騙,請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宣講活動中,瓊山區“益·老爸茶”基層宣講員、海口市公安局瓊山分局反詐中心民警王安旺圍繞詐騙防范主題,結合群眾身邊的典型案例,開展了一場生動的反詐知識宣講。“此次宣講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不僅了解到了老爸茶文化,還學到很多實用的防詐騙技巧。”市民王先生說。
據了解,瓊山區充分發揮“益·老爸茶”理論宣講志愿服務平臺作用,把宣講從機關大樓開到市井里巷,從報告大廳開到老爸茶店,打造“流動課堂”,廣泛聽取群眾心聲,解決群眾訴求;通過編寫“口語化、鄉土化、瓊山化”的理論宣講教材,推動用地方“土”話、身邊“土”道理講解黨的政策,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海口各區堅持從受眾視角、群眾需求出發,把宣講工作落實到鄉鎮街道、社區村居、樓棟單元,把黨的創新理論課堂搬到群眾生活中。其中,美蘭區以宣傳“大篷車”為載體,不斷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內容,深入公園、小區等地開講,推動基層理論宣講“有高度”“接地氣”。
11月16日,宣傳“大篷車”駛入美蘭區白沙街道金龍苑小區,通過“誦、播、宣、講、幫”有機融合,以貼近民生、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把創新理論課堂搬到群眾生活中,將“固定課堂”變為“流動課堂”。金句分享、觀看宣傳微視頻、“5分鐘”微宣講、知識競答等多種形式的宣講活動相繼開展,把“大道理”轉化為有煙火氣息的“小故事”,讓黨的創新理論和政策方針浸潤群眾心田。
一場場深入宣講、一段段生動解讀,讓黨的創新理論直達基層、觸動人心。黨的二十大以來,我市宣講隊伍深入基層一線,用透徹的分析、生動的解讀,推動黨的理論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
“小廣播”傳遞“好聲音”
用新媒體提升質效
“通過村里的小廣播,我們經常能了解到和老百姓相關的政策,非常實用。”談起村里的廣播,家住龍華區新坡鎮的村民樂不可支。
據了解,龍華區利用2600個廣播覆蓋全區各鎮及部分街道的優勢,精心策劃龍華智慧廣播節目,推出近400期日常廣播節目,制作普通話、海南話雙語版的《瓊音云宣講》以及《我家在龍華》《龍騰華彩·和美鄉村》《抗擊臺風“摩羯”》等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廣播節目,通過傳理論、講政策、學科普,打造龍華空中廣播“云課堂”,展示龍華區新氣象、新變化。
海口各區積極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推動傳統宣講同信息技術融合,使黨的創新理論“聯網上線”,讓群眾便捷化、多樣化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海南自貿港建設、鄉村振興等內容。
秀英區堅持線上線下多平臺推廣、多渠道傳播,進一步增強理論宣講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線下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涵蓋新時代實踐所站、黨員活動室、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基層宣講平臺;傾力拓展宣講陣地,在跨海輪渡、港口碼頭、澄邁縣、三亞市等地開展跨區域宣講。線上則采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形式讓宣講更接地氣、更鮮活,其中,推出的《秀英宣講員帶您看兩會》《荔農嗨唱》等系列云宣講作品100余條,全網點播量超2億+,讓秀英好故事、好聲音傳遍四面八方。思想在交融,共識在凝聚,力量在傳遞。如今,一場場接地氣、冒熱氣的宣講內容送到尋常百姓家,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基層、走進群眾、浸潤心田。
記者手記
讓理論宣講更接地氣
基層理論宣講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一線、深入群眾、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海口積極探索新方法、新舉措、新路徑,不斷增強基層理論宣講工作實效性和吸引力,推動基層理論宣講“實”起來、“熱”起來、“活”起來。
在宣講內容上,海口各區宣講隊伍將自貿港建設、鄉村振興、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內容作為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在海口的火熱實踐。在宣講形式上,宣講隊伍走下去、沉下來,走進老爸茶館、網紅打卡地、古村落等,以小切口呈現大主題、大道理,走心又走“新”,使黨的創新理論宣講更接地氣。
要進一步將黨的好聲音傳遞到千家萬戶,除了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講活動外,還要與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結合起來,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群眾集中反映的共性問題、普遍性問題,以透徹的理論為群眾答疑釋惑,努力推動理論供給與百姓需求精準對接,做到有理更有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