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家校社”合力共筑“護苗”防護網
讓希望之花美麗綻放
在海南(海口)青少年活動中心12355青少年服務臺海口分站,工作人員為未成年人答疑解惑。 記者 孫士杰 攝
讓每一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心愿。
建設溫暖家庭港灣、打造安全校園氛圍、凝聚多方社會力量……近年來,海口積極聯動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力量深入推進“護苗”專項行動,持續推出一系列社會影響力大、群眾滿意度高、少年兒童歡迎的實事和好事,合力共筑“護苗”立體防護網,讓祖國的花朵向陽而生、樂享童年。
海南珠江源高級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在禁毒標語上簽字。記者 孫士杰 攝
A 賦能家庭教育 聚力愛苗
“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關乎著他們的成長和未來,家庭層面首先需要重視起來。”近日,海口市家庭教育服務指導站開展“從心出發如何科學克服抑郁”心理健康講座,邀請海口市家庭教育講師團副團長黃達與親子家庭共同探討兒童心理健康話題。
“對孩子來說,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作為家長,我們要積極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前來參加講座的三胎寶媽梁倩晴分享道,《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施行體現了國家對家庭教育的重視,也讓更多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做到依法帶娃、科學育娃,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們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生活習慣。
市婦聯主席、市“護苗”專項行動“家庭防護”組組長鄭艷介紹,近年來,我市不斷推進“家庭防護”陣地、隊伍和項目建設,通過建立市家庭教育服務指導站等家庭教育陣地、成立海口市家庭教育講師團等宣教隊伍、打造“百萬家庭共成長”家庭教育社區鄉村行等品牌活動,進一步擴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覆蓋面,幫助家長豐富育人知識儲備,提升家長兒童保護意識,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當單親離異家庭兒童、留守和困境兒童出現沒人管、不會管、不敢管的情況怎么辦?今年,市婦聯啟動“愛心媽媽”結對關愛兒童工作,并建設4個“媽媽驛站”,引領“愛心媽媽”、巾幗志愿者關心關愛兒童,特別是單親離異家庭、留守和困境兒童,積極推動“護苗”專項行動走深走實。
“海榮媽媽的到來,為我們這個小家帶來了愛和溫暖。”今年7月,瓊山區單親家庭子女小雨(化名)三姐弟對于“愛心媽媽”楊海榮的到來感到欣喜不已。由于小雨的父親早逝,母親一人撐起養家糊口的重擔,對孩子缺少陪伴和教育。為此,瓊山區志愿者楊海榮通過一個個電話、一次次互動等,為這個單親家庭送去關愛和教育。“我是一名志愿者,也是一位母親,深知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影響,能夠為困境兒童送去溫暖,我感到很開心。”楊海榮說道。
目前,我市已招募約600名“愛心媽媽”,與超1300名困境兒童結對幫扶,開展各類關愛活動2600余場次,旨在將服務觸角延伸到更多領域及社區鄉鎮基層,讓好家風吹進千家萬戶,讓好家教惠及萬千兒童。
在2024年海口市“媽媽驛站”系列活動之安全自護親子游園會活動中,工作人員正在給小朋友講解兒童安全防護知識。 記者 蘇弼坤 攝
B 激活教育磁場 同心護苗
上下學高峰期校園道路“潮汐擁堵”,是關乎師生的“安全大事”,也是學校面臨的“煩心難事”。為此,我市各地各校通過優化交通流線、增設交通設施、開展宣傳教育等措施精準發力、直擊痛點,為學生鋪就了一條條安全、便捷的求學之路。
“同學們,過馬路要注意觀察來往車輛。”“騎車的家長和學生要規范佩戴安全頭盔。”11月26日中午,正值放學時分,海口市長流中學前車流如織,身穿志愿馬甲的護學志愿者正在校園周邊開展交通安全勸導。“有了志愿者的指揮和勸導,我們做家長的放心多了。”有學生家長點贊道。
“學校有2000余名學生,其中有些高中生選擇駕駛電動自行車出行。”該校團委副書記官曉茜告訴記者,為保障學生出行安全,學校要求各班制定騎行名單臺賬,并組織志愿者在上下學高峰期開展常態化交通安全勸導,大家的安全意識有了顯著提升。
校園門口,清晰標識引導著車輛與行人有序通行;護學志愿者身穿醒目馬甲,提醒過往車輛減速緩行……如今,溫馨有序的接送場景在海口各校門口同步上演,昔日水泄不通的“堵心路”蛻變為暢通有序的“舒心路”。
校園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也是少年兒童獲取各類知識的重要窗口。近年來,我市依托校園陣地積極開展法治教育、禁毒禁塑宣教、心理輔導等活動,凝聚公安、檢察院、工青婦等單位和社會力量走進校園,引領少年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保護自身安全。
11月27日,“禁毒科普進萬家”龍華區“禁毒·護苗”活動走進海南珠江源高級職業技術學校,邀請海南省毒品預防教育講師團講師彭楊琴為該校約1500名師生帶來了一堂生動形象的禁毒宣講。
此次活動是我市開展公益宣傳進校園的一個縮影,也是“校社”合作推動“護苗”專項行動的具體舉措。如今,海口200余所中小學校實現法治副校長全覆蓋;公益項目計劃3年內為我市主城區學校捐贈18條電動伸縮門;全市超800家學校(幼兒園)食堂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率達99.9%……海口“校社”正合力激活教育磁場,構建起保護兒童網絡,護航兒童茁壯成長。
在“綠書簽守護團”文化執法行動中,執法人員帶領“小執法官”在海口市瓊山第三小學周邊開展集中整治活動。記者 周慧 攝
C 凝聚社會合力 攜手育苗
今年6月,海口市護苗2024年“綠書簽行動”系列宣傳活動啟動,一面象征著責任與使命的“護苗”旗幟正式授予“綠書簽守護團”。這支由文化執法工作者、網絡安全工作者、公益律師、教師、家長、社區工作人員、市民以及少年兒童為主要成員的“綠書簽守護團”,將攜手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筑起一道堅固的防線。
“我們要讀書明智、守法律己,共同抵制非法出版物、不健康網站、有害信息傳播等不良現象。”日前,海口市護苗2024年“綠書簽行動”系列宣傳活動之“綠書簽守護團”文化執法行動舉辦,由2名行政執法人員帶領11名“小執法官”走進海口市瓊山第三小學周邊的出版物經營單位,開展非法出版物、網絡環境等集中整治活動。
此外,“綠書簽行動”還積極動員各方力量參與“護苗”行動,通過“綠色夢想”放風箏創意護苗活動、“綠書簽行動”誦讀經典大賽等活動,促進少年兒童“司法防護”“教育防護”“社會防護”“家庭防護”協調一致,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您有什么困惑,能跟我們聊聊具體情況嗎?”11月27日,位于海南(海口)青少年活動中心的12355青少年服務臺海口分站正在處理省12355平臺派發的工單。“12355”,是未成年人的一條暖心熱線,其服務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次電話求助,可以是一次公益講座,也可以是一次面對面地走心交談,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詢、法律維權、困難救助、危機干預等服務。
“12355青少年服務臺海口分站的建立,是團市委密切聯系和服務青少年的橋梁和紐帶,是落實省、市未成年人‘護苗’專項行動的重要抓手。”團市委學校與少年部部長鄧璐璐介紹,截至目前,該分站線上、線下心理咨詢服務青少年超300人次,并開展60場微課堂,推送300余篇心理科普文章,覆蓋青少年7萬余人次。
未成年人宛如含苞待放的花朵,離不開家庭、校園、社會等力量的協同呵護。近年來,我市深入推進“護苗”專項行動走深走實,民政、文明辦、共青團、婦聯、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以及各方社會力量凝心聚力、共建共創,在多方的精心“澆灌”下,我市少年兒童健康茁壯成長,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在海口市長流中學門口,護學志愿者開展交通安全勸導。記者 孫士杰 攝
記者手記
“家校社”共繪護苗“同心圓”
□記者 周慧
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有效促進家庭、學校、社會三者之間的協同合作,為青少年成長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已成為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的重要議題。近年來,我市建立健全“家校社”協同“護苗”機制,形成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共同推進“護苗”行動格局,積極繪就“護苗”“育苗”“愛苗”的“同心圓”。
多管齊下才能讓“護苗”行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立足家庭防護,需加強家庭教育指導,織牢家庭防護網;立足教育防護,需全面依法整治校園周邊流動攤販,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立足司法防護,需多措并舉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筑牢織密未成年人預防犯罪防護網;立足社會防護,需將校園及周邊社會環境整治作為重中之重,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抓緊抓實抓出成效,全力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護苗”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相關職能部門和社會組織要建起“護苗聯盟”,充分發揮聯動合作、高位推進作用,合力推動“護苗”專項行動進校園、進家庭、進社會,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有力支撐。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