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海口接續實施城市綜合提升行動,提升城市品質
宜居宜業幸福城
海馬二橫路東段、文錦路南段等一條條“斷頭路”打通,暢通城市“毛細血管”,市民出行不再繞路;
金嶺雅居安置房迎來驗房交付,田羅新民城市更新項目、丁村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加速推進,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和城市活力;
白龍路下穿通道工程通車,海口主城區4條道路易澇積水點改造項目完工,打開城市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
這些清晰可見、市民感受深刻的變化,折射出海口在推進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工作中邁出的堅實步伐。一年來,海口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接續實施城市綜合提升行動,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環境,統籌推進城市更新,厚植城市人文氣息,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構建協同共進、優勢互補的全域發展格局,加快打造現代化國際化新海口,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在海口灣云洞廣場,“藝術天空”交響樂惠民演出現場。 記者 孫士杰 攝
基礎設施補短板
城市更靚更宜居
走著走著路沒了,目的地近在咫尺,卻要繞一大圈——這是海口碧海丹城小區居民吳彤華對“斷頭路”的切身感受。
今年10月,海口龍華區海馬二橫路東段道路建設工程項目完工通車,與周邊其他道路形成區域路網微循環,方便居民出行。“海馬二橫路東西段打通,對我們來說方便多了,不需要再從椰海大道繞路。”如今,行走在海馬二橫路東段道路,路面干凈整潔、寬敞明亮,兩旁的行道樹郁郁蔥蔥,談到“斷頭路”打通后帶來的便利,吳彤華難掩喜悅之情。
基礎設施是文明城市的底色,是一座城市的“筋骨”,直接關系到城市形象和群眾生活品質。為進一步改善城市環境面貌,海口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升市政管護水平為著力點,全力打造整潔、優美、和諧的城市人居環境,讓群眾擁有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
12月8日,升級改造后的海口濱海立交。 記者 康登淋 攝
12月20日清晨,市民吳晴晴駕車從海甸島穿過白龍路下穿通道,直接駛上白龍北路,去公司不用再繞遠路,上班更加省時。今年10月1日,白龍路下穿通道工程通車,車輛從白龍北路可直接進出海甸島,濱江西路、長堤路設置與海甸島聯通匝道,極大地優化區域交通組織,提升路網通行效率。
不僅路通了,今年不少海口人還明顯感覺到,不再“逢雨必澇”。12月20日,在義龍西路經營報刊亭的陳女士,看著門前改造一新的義龍西路,長舒了一口氣說:“以前下一點雨就會積水,現在義龍西路不再‘逢雨必澇’,下雨天我不用再擔心報刊亭會淹水,雨天也不影響做生意。”過去,義龍西路排水系統老舊,每逢暴雨就積水,嚴重影響群眾出行。海口主城區4條道路易澇積水點改造項目啟動后,義龍西路獲得“重生”,真正解決了居民因積水出行不便、生活受困擾的問題。
城市更新加速度
托起百姓幸福夢
城市更新,讓城市更宜居、生活更美好。今年以來,海口加快推進城市更新,12月18日,龍華區丁村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瓊山區邁瀛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美蘭區白龍北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秀英區向榮南片區一期(金秀—省化肥廠)城市更新項目等4個城市更新項目集中開工,共涉及征拆土地2093畝,征拆建筑面積140萬平方米,建設內容涵蓋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回遷安置房等,共惠及4.8萬人。
已全面完工的海口義龍路片區及萬國西路積水點改造工程。 記者 楊鶴 攝
越來越多的群眾從城市更新提速中享實惠,不斷提升幸福感。這些天,原海云鞋廠職工紛紛忙著收房,作為全市首批集中開工的城市更新項目——海云鞋廠宿舍區自主改造項目(金嶺雅居)迎來了安置房交房,300多戶安置戶圓了安居夢。“再也不用擔心下雨天房子淹水了,住上新房子,以后過好日子了。”原海云鞋廠職工張永珍開心地說,要在新家熱熱鬧鬧地過個春節。
10月1日,長堤路綜合改造項目——白龍路下穿通道工程通車。 記者 康登淋 攝
海口市橫溝村城市更新項目(一期)也傳來好消息:12月19日,項目回遷安置房全面封頂,5棟高層住宅樓全面進入裝飾裝修階段,670多套安置房預計2025年底交付。目前,海口已經集中開工城市更新項目19個,謀劃儲備項目15個,涉及征拆土地面積1.48萬畝,征拆建筑面積716萬平方米,將惠及11.1萬人。
“近年來,海口以城市重點功能區、重要風貌區、主要交通干道和交通樞紐周邊的城中村、危老舊小區為重點,大力推進濱江、濱海、交通主干線及海口灣、江東新區等重點片區的城市更新工作。”海口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海口將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工作,推動城市更新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將城市更新作為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環境、人民生活質量和城市競爭力。
修煉城市“內在美”
涵養椰城好氣質
如今的海口,不僅擁有生態之美、環境之美等“外在美”,也具有人文之美、精神之美等“內在美”。
歷經百年風雨的騎樓老街,宛如一部生動的“活歷史”,默默見證著城市的變遷。近日,海口騎樓歷史文化街區博愛路保護修繕工程施工現場,修繕后的建筑煥然一新、色彩分明,讓人眼前一亮。
“博愛路的一些建筑過于破舊,存在安全隱患,也和整個騎樓片區的歷史風貌格格不入,希望通過保護修繕,讓更多人感受騎樓歷史文化魅力和本地市井生活氣息。”居民伍俊說。
擁有怎樣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質,不僅決定了一個人的精氣神和幸福指數,也見證著一座城市的“軟實力”和發展水準。
一年來,海口加強重點文物保護修繕,實施騎樓和府城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廉潔文化、南洋文化、華僑文化,加強蘇軾、海瑞、丘濬等歷史名人文化研究和精神傳承,深度提煉海口文化元素,鼓勵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厚植城市人文底蘊。
10月3日,在海口騎樓老街上演的冼夫人巾幗令旗表演。 記者 康登淋 攝
活態傳承的冼夫人文化、壯觀熱鬧的裝軍巡游、鄉土瓊韻的“非遺”展演、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2024年(第二十三屆)海口冼夫人文化節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來參加,形成獨具海口魅力的文化風格和精神標識,以文化賦能助力鄉村振興。
文化藝術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首屆海口城市藝術周期間,八方來客如約而至,海口用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款待賓客。聽一場交響樂,看一次書畫展,逛一回民族服飾展……高雅藝術走出大廳,走近群眾身邊,點亮市民生活,街頭巷尾成為了海口城市文化“會客廳”,展現椰城獨特的城市風情和文化底蘊。
10月4日,“海島情”歡樂大巡游在海口騎樓老街上演。 記者 康登淋 攝
加強“硬件”,提升“軟件”;外修“顏值”,內塑“氣質”。海口在城市管理、細節提升上下足“繡花功夫”,全力提升城市品質,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散發出迷人的氣息。
數說2024
海口集中開工兩批共8個城市更新項目
海口主城區4條道路易澇積水點改造項目完工
海口市級民生實事“打通8條斷頭路”項目開工建設,一條條“斷頭路”先后打通
海口對主城區11條老舊人行道進行設施更新及修復,維修總面積約6.69萬平方米、總長度13662米,整體項目全部完工。
(本報記者高潮整理)
12月2日,秀英區文錦路南段“斷頭路”正式通車。 記者 石中華 攝
騎樓街區經營戶韓翠瓊:
老街“煥”新顏
“改”出幸福感
我是海口騎樓建筑歷史文化街區的一名炭畫、草編手藝人,也是這里的經營戶之一。70年前,父親從文昌來到海口謀生,在騎樓一帶開了一家畫館,靠著炭畫手藝養活了一家人,我也對騎樓有著深厚的感情。
這一年,政府持續優化騎樓街區業態,我的“左鄰右舍”有文創、輕食、民宿等不同業態的商家。在這里文化與新派生活方式相融,我認為這就是海口開放、自信、多元的體現。不僅如此,這一年來,騎樓街區的文化活動更加有滋有味,從巡游活動到“非遺”潮秀,從“非遺”研學到交流沙龍,老街在新時代持續散發歷史文化氣息。
11月30日,在金嶺雅居安居房基層教師和醫務人員優先選房活動現場,選房對象選到心儀的房源。 記者 楊鶴 攝
為了弘揚騎樓文化,我經常身著旗袍漫步在此。這里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商號,對我而言都已經相當熟悉。斑駁的墻壁印著歲月的痕跡,有些房屋已經存在安全隱患。海口騎樓歷史文化街區博愛路保護修繕工程的實施,讓我更加期待未來老街的樣子。
作為一名手工藝人,這一年我一直致力于炭畫、糖畫、棕編等“非遺”技藝的傳承和創新。進學校、進社區,我和家人將所學技藝傾囊相授,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非遺”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和生活,被越來越多人了解并喜愛,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本報記者鄺曉霞整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