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海口發展特色產業,繪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揮筆沃野畫新天
“我們大坡胡椒越來越受歡迎,鄉親們的錢包也越來越鼓了。”近日,瓊山區大坡鎮種植戶楊全貴在接受采訪時喜上眉梢。“我現在負責基地管護,有了穩定的收入,賺錢顧家兩不誤。”在家門口務工的龍華區遵譚鎮村民馮行運十分滿意如今的踏實生活。
……
眼下,在椰城大地,一個個幸福和美的場景,匯聚成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圖景。
一年來,海口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擦亮“椰城香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打造和美鄉村,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攀升。
在龍華區遵譚鎮龍合村育苗大棚,農戶正在細心管護黃燈籠椒“熱辣2號”。記者 康登淋 攝
數字支持 提升現代農業產業水平
一方產業帶富一方人民,一方產業帶火一方鄉村。一年來,海口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擦亮“椰城香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瓊山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海南羅牛山畜牧有限公司看到,這里通過數字化智能溫控系統,根據豬的年齡段不同,提供20℃至30℃的室溫,讓每頭豬都在舒適的“空調宿舍”里茁壯成長。
“飼料投喂采用全自動化的料線,豬糞清理則采用智能化的清糞設備。以前出欄1萬頭豬大概需要21個人,現在只需要6個人,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有效提升了養殖效率,確保豬肉品質穩定。”海南羅牛山畜牧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志恒介紹。
在龍華區龍泉鎮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冬季瓜菜種植一片繁忙,農產品加工廠、標準化基地、育苗基地、展銷中心、組培實驗中心、果蔬分揀中心一應俱全……在這里,智慧農業正在帶動鄉村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海口圍繞火山荔枝、胡椒、生豬、冬季瓜菜等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已創建十個現代農業產業園。截至目前,各園區共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57家(其中國家級11家),10個園區主導產業產值超50億元,園區聯結機制逐步完善,帶動農戶就業5萬人。
農業品牌培育成果也進一步凸顯。“大坡胡椒”入選2024年國家級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同時入選國家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海口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椰城香見”圖文類集體商標成功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注冊權,品牌辨識度有效提升,品牌商標保護依法得到保障。新增“椰城香見”品牌使用授權生產經營主體29家,累計授權主體87家,我市農業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顯著提升。
在海口菜籃子大荒洋蔬菜種植基地,菜農正在采收葉菜。記者 蘇弼坤 攝
美化環境 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12月21日,在美蘭區演豐鎮曲口渡口舉辦的“一口蠔·百味海”2024海口演豐生蠔薈活動,集美食、文創、互動等多種元素于一體,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參與。近年來,曲口村堅持村莊規劃引領,聚焦“藍色海洋”“紅色文化”“綠色環境”三大主題,探索文旅產業發展新路徑,積極發動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讓村莊宜居宜業、村民幸福富足。
抬頭是“畫”,入目是“景”。行走在秀英區石山鎮建新村委會昌道村,映入眼簾的是潔凈清爽的街巷、錯落有致的火山民居、風格獨特的文化墻……安靜祥和的村莊流露出詩意之美。“現在村里環境等各方面都比較好,我們每天在村道上走走逛逛,心情非常舒暢。”村民黃海東說。
一年來,海口持續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按照“鄉村布局美、環境整潔美、宜居生活美、宜業共富美、人和善治美”要求,堅持先規劃后建設,打造“五朵金花”施茶村鄉村振興示范樣板,榮山寮村和北港村開展環島旅游和美鄉村公路“四好”建設,完成14個省級和美鄉村和4個區級和美鄉村群落建設。
海口還開展全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管理模式,實現鎮有環衛隊伍、村有保潔人員、道路有人掃、垃圾有人收、資金有保障的“五有”收運體系,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點覆蓋率100%,無害化處理率100%。
走在龍華區龍泉鎮占符小學附近的Y205鄉道上,嶄新平整的瀝青路,成為一道靚麗的鄉村風景線;驅車前往瓊山區三門坡鎮龍鱗村,途經路段有的不僅鋪上瀝青,還劃上彩虹標線,兩旁是疏密有致的荔枝樹……今年來,海口積極推進農村公路提質升級,開展道路“黑化”改造,進一步改善群眾出行環境,讓鄉村發展活力更足。
航拍瓊山區大坡鎮胡椒省級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產業園示范基地。記者 蘇弼坤 攝
文化惠民 鄉村呈現新風貌新氣象
舞臺秒變時光穿梭機,從20世紀70年代的復古風到新時代時裝潮流,萌寵相伴、小車馳騁……鄉村多元新生活“潮”出圈——12月7日,“村show”秀龍華2024海口市龍華區和美鄉村創意秀在龍橋鎮保明村開展,活動以文化為魂,生動展現鄉村振興魅力與風采,傳承地域特色,為龍華區鄉村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文化動力。
“本次活動立足龍華區鄉土文化,以走秀、歌舞表演等多種形式,在田間地頭打造屬于鄉親們的秀場,為龍華區特色產業和農產品搭建全新展示平臺,全面展示和美鄉村建設成果。”龍華區文化館副館長任璇妃介紹。
一年來,海口推進鄉村文化繁榮。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實開展農村思想道德建設,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文化活動1000余場(次)。圍繞春節、清明等傳統節日,策劃開展特色文化活動10場(次),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基層文化素養。完成全市第7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39人,推動海口市非遺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
此外,海口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深入農村地區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大力倡導文明新風。開展“弘揚中華好家風”系列活動,評選出海口市“最美家庭”30戶。全市253個村(居)推廣應用積分制覆蓋率100%,推廣應用鄉村治理積分制取得初步成效。
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從產業壯大到文化繁榮,海口正以實際行動推動“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美好愿景照進現實。在椰城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個個產業正在茁壯成長,一座座村莊正在美麗蝶變,一張張笑臉正在訴說幸福。
12月21日,“一口蠔·百味海”2024海口演豐生蠔薈活動在美蘭區演豐鎮曲口渡口舉辦。圖為村民在現場展示肥美的生蠔。記者 蘇弼坤 攝
數說 2024
2024年,我市共獲得國家級榮譽5項。預計2024年農業總產值182.46億元,同比增長4.2%,農業增加值128.09億元,同比增長4.0%。預計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12元,同比增長9.0%左右。
2024年我市全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31.35萬畝,同比增長4.8%;受臺風影響,產量預計10.3萬噸,與去年持平;高產優質水稻推廣面積4.25萬畝,完成率146.6%。
2024年我市新建高標準農田0.4萬畝,改造提升0.6萬畝。全市完成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整改任務1761畝。
2024年我市常年蔬菜基地保有面積5.01萬畝,預計全年累計種植面積46萬畝,種植率達75%以上,蔬菜自給率達65%以上,15+N種蔬菜平均價格同比下降3%。
(記者 雷蕾 整理)
我與自貿港這一年
龍華區龍泉鎮五一村種植戶吳其東:
“五豐香芋”甜在口
農民生活有奔頭
我是龍華區龍泉鎮五一村的一名香芋種植戶。20世紀70年代,廣東省一支農業科研隊伍帶著荔浦芋頭種苗在我們村開展試驗種植。結果,我們這里溫潤的氣候和獨特的土質種出了鮮美的大芋頭。但隨著科研隊伍的離開,“五豐香芋”一度斷種,那口香甜只能成為我和鄉親們的兒時記憶。
這幾年,村里大力發展香芋產業,聘請了海南省農科院的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和生產全過程管理,探索出了“辣椒+香芋”套種、“水稻+香芋”輪種技術,大大增加了我們的種植收益。
一年來,隨著龍泉鎮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投用,香芋產業鏈開始向上下游延伸。以前人工分揀的時候,只能粗略區分大果和小果,現在采用機器分揀后,品種細化到特大果、精果、中果、迷你果等,節省了許多人工成本。
我還記得今年在村里舉辦的第三屆香芋節,現場展示了“五豐香芋”產業發展成果,讓市民游客通過音樂、走秀等感受“五豐香芋”和五一田洋的和美風光魅力。看著我們村的香芋受到大家喜歡,我也由衷地感到自豪。
如今,許多鄉親和我一樣嘗到了種植香芋的甜頭,種植的信心也更加堅定。我們要繼續用心種植,讓更多的市民嘗到來自五一村的甜美芋頭。
(記者 鄺曉霞 整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