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2025年省兩會召開,許多飽含民生溫度、緊貼時代脈搏的建議與提案備受關注。許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來自基層,他們沾著泥土的芬芳,帶著來自田間地頭、工地車間的期盼,走到會場。1月13日,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采訪了10位基層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聽他們講述履職故事和關切議題。
省人大代表,海口市瓊山區大坡鎮東昌居黨總支委員、居長助理陳德民:
把兩會“春風”帶回田間地頭
陳德民
“去年,我們的胡椒走進了新加坡的超市。”1月12日,說起近年來的發展,省人大代表,海口市瓊山區大坡鎮東昌居黨總支委員、居長助理陳德民興奮地說道。
東昌居設立于2016年,當地群眾大力發展胡椒、荔枝、檸檬、金桔等產業。“政府為產業的發展做了很多工作,打造品牌、推介產品,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陳德民說,借助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政策東風,胡椒等優質農產品走出國門,進入東南亞國家市場,“大家‘錢袋子’更鼓了。”
讓“錢袋子”鼓起來,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情之一,也是陳德民作為人大代表一直關注的事情。他說,近年省兩會在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措施,有力推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今年我帶上大會的建議是希望在G360文臨高速東昌農場段增設互通,這將使得區域內農產品運輸和銷售更加便捷,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讓我們的好產品更便捷走出國門。”
除了產業發展以外,養老、人居環境等民生話題也同樣受到陳德民的關注,他表示,東昌居設立以后,原來的醫院升級了,完成引水工程建設,又建了新的公立幼兒園,“去年10項民生實事項目全部完成,更是讓大家幸福感、獲得感滿滿。今年省兩會我認真履職,把兩會‘春風’帶回田間地頭。”
省人大代表、瓊海市會山鎮中心學校教師李少萍:
民生實事項目為群眾帶來實在好處
李少萍
“老年幸福餐桌、0—6歲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數字療法干預、增加嬰幼兒托育托位數量等民生實事項目全部順利完成,讓我感到特別高興。”說起過去一年的履職經歷,省人大代表、瓊海市會山鎮中心學校教師李少萍對10項省級民生實事項目順利完成深有感觸。
去年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票決產生了2024年省級民生實事項目。作為省人大代表,李少萍積極參與民生實事項目的監督工作之中,她表示,實地了解后感觸更加深刻,比如在當地一家衛生院,親眼見到孤獨癥兒童經過數字療法干預后有所好轉,“特別高興。票選出的民生實事項目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受到群眾點贊。”
李少萍說,近年來黨和政府大力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我們會山鎮中心學校的教學樓等硬件設施有了很大提升,教室里安裝了空調,環境越來越好。”今年,李少萍重點關注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的發展需要。她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在基層調研中她了解到,會山鎮部分群眾居住地被劃入了會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導致村民生活生產受到限制,我今年帶上大會的一個建議就是希望能針對這一情況,在政策上予以一定支持,幫助這一部分困難群眾實現更好發展。”
李少萍也建議,要加大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教師的培養力度,“現有的部分少數民族教師年齡越來越大,希望能夠有計劃地充實少數民族教師隊伍,推動地區長遠發展。”
省人大代表、陵水黎族自治縣中醫院門診部主任卓少曼:
當好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連心橋”
卓少曼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1月12日,省人大代表、陵水黎族自治縣中醫院門診部主任卓少曼在接受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說,人大代表要為人民發聲,要當好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為了提出好建議、切實反映群眾的心聲,卓少曼經常在基層一線走訪,收集線索。去年為了完善建議,她實地走訪了一些村里的“土醫生”,了解黎藥傳承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并吸收群眾意見,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去年提的建議內容是關于黎藥的傳承與發展。”卓少曼告訴記者,職能部門收到建議后很快就有了回復,“一方面著手落實推進,同時會及時向我反饋進度,還會面對面征求意見。我對職能部門的答復與反饋很滿意。”
卓少曼表示,近年來海南經濟社會發展迅速,民生改善成效明顯,“比如去年實施的免費接種乙肝疫苗、增加嬰幼兒托育托位數量等民生實事項目都給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看得見的獲得感,讓很多家庭受益。我也非常關注今年的民生實事項目,將鄭重投下手中的一票。”
今年卓少曼帶來的建議關于凈化網絡環境,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她說:“網絡上信息良莠不齊,未成年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形成,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建議進一步完善網絡監管制度,凈化網絡環境,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網絡環境。”
省人大代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新政鎮南改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鄧明天:
認真履職盡責助力地方發展
鄧明天
“南改村是大山里的少數民族黎苗村,雖然位置比較偏遠,但是擁有檳榔、益智、沉香等豐富的資源。作為一名基層代表,我最關注的就是農村發展和生態保護。”1月12日,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時,省人大代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新政鎮南改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鄧明天說。
作為來自基層一線的省人大代表,鄧明天表示,人大代表履職的關鍵,就是傳遞人民群眾的心聲,幫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在工作和生活中,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實地調研和走訪,提出具體建議,助力地方發展。”
“去年提出了兩個建議,一個是關于支持保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一體化建設的建議,一個是關于支持農田水利設施提升改造項目的建議,都是群眾反映比較多的問題。”今年,鄧明天最關注的還是農村建設方面的內容,他表示,近年來,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都有很大提升,“希望能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一些沒有完成硬化的農村生產路進行改進提升,并提供更優質的政策吸引更多人才或大學生返鄉創業。”
鄧明天說,去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他參觀省人大歷史陳列廳,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說,“我將會在省兩會結束后的第一時間向村黨支部和村民傳達學習省兩會精神,認真履行職責,不辜負群眾的信任。”
省人大代表、黎族傳統泥片制陶技藝白沙黎族自治縣縣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柳娟:
推動非遺技藝創新融合發展
王柳娟
“今年兩會,我比較關注如何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和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工作方面的內容。”1月13日,說起今年帶上大會的建議,省人大代表、黎族傳統泥片制陶技藝白沙黎族自治縣縣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柳娟告訴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她今年準備的建議是關于支持發展民族文化產業以及解決黎族醫藥傳承人行醫難等。
作為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王柳娟認為,人大代表要充分發揮與人民群眾聯系最廣泛、最密切的優勢,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2024年我提出了關于支持白沙黎族自治縣創建林下菌菇研學基地的建議,收到了省林業局、縣教育局等相關部門的回復,并對接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落實,我很滿意。”
令王柳娟高興的還有2024年經人大代表票決的10項省級民生實事項目全部順利完成。王柳娟說,票選民生實事項目充分反映了廣大群眾的意愿和訴求,“我希望2025年的省級民生實事項目,同樣能件件惠及民生,讓百姓從中受益。”
作為國家級項目黎族傳統制陶技藝的非遺傳承人,傳承和發揚好非遺技藝也一直是王柳娟關注的重點。她表示,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非遺項目,推動其在當代社會的發揚和創新,“一方面應當做好傳承人的培養,不斷壯大傳承隊伍,提高技藝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推動非遺技藝與現代生活、文化創意、旅游等領域的融合發展,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更多人了解它、喜歡它。”
省政協委員、天福體育博物館館長謝飛:
推動體育冬訓產業快速發展
謝飛
“海南具有豐富的傳統體育文化,如‘跳竹竿’‘打陀螺’‘攀藤摘花’‘錢鈴雙刀’等40余種傳統體育活動,不僅蘊含著游戲性、競技性、藝術性和趣味性,同時也包含著民族文化的底蘊積淀。”扎根海南從事體育史料搜集和文物保護多年,省政協委員、天福體育博物館館長謝飛對海南傳統體育文化的熱愛從未減退。
2004年,謝飛回國來到澄邁縣福山鎮,自籌經費建成天福體育博物館。經過不斷積累,如今博物館已擁有超過500件海南體育藏品。
熱愛收藏的謝飛,不僅情系體育發展的“昨天”,也十分關注海南體育的“明天”。今年省兩會,他將圍繞促進海南體育冬訓產業發展提出針對性建議。
謝飛建議,相關政府部門要做好頂層設計,制定全面、科學的冬訓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產業發展目標、重點領域和空間布局,同時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更多運動隊、體育企業和相關機構參與冬訓產業發展;加大對體育場館、訓練設施的投入;加強對冬訓基地和相關服務機構的監管,提升服務質量與管理水平;將體育與旅游、文化、教育、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體育冬訓產業體系;鼓勵本地高校開設相關專業,培養體育管理、教練、康復等方面的人才,吸引國內外優秀的體育人才來海南發展。
省政協委員、海南農墾母瑞山農場有限公司職員王麗媛:
推動墾地融合高質量發展
王麗媛
“過去一年,我在墾區一線走訪基層群眾時,不少人都高興地分享著身邊環境發生的變化,比如,路燈建好了,道路硬化了,環境衛生更干凈了。”回望過去一年深有感觸的時刻,省政協委員、海南農墾母瑞山農場有限公司職員王麗媛如是說。
去年,臨高、樂東和瓊中作為首批試點市縣,與海墾集團深化構建墾地融合機制,在產業融合、住房改造、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等方面先試先行。“這讓許多墾區群眾倍感振奮,大家都對未來充滿期待,相信人居環境會越來越好。”王麗媛說。
今年,王麗媛將繼續圍繞加強墾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墾地融合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她建議,要將農墾改革發展納入統一規劃一體推進,通過實施墾地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程,推動完善墾地融合發展機制。要提前將農墾的改革與發展納入各級政府編制的“十五五”規劃和專項規劃,特別是應盡快明確并落實墾區鄉村規劃責任主體。要落實墾地產業項目一體化發展目標,制定完善落實墾地產業項目建設融合協同發展制度機制,充分利用墾地資源和區位優勢共同策劃產業項目,實現互利共贏。要做好墾地鄉村振興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將墾區人居環境整治納入屬地政府的統一規劃建設范圍,推動墾地城鄉人居環境均等化整治改善。
省政協委員、待君人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羊學裘:
打造青年人才匯聚高地
羊學裘
今年是省政協委員、待君人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羊學裘履職省政協委員第7個年頭。多年來,海南人才事業發展始終是他將履職聚焦的重點,為了高質量完成政協提案、調研報告和了解社情民意,他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確保掌握第一手資料。
在去年的省兩會上,羊學裘圍繞人才引進問題積極發聲,提出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為青壯年提供配套服務、提供技能培訓補貼等建議,得到相關方面的關注。
如何為青年人才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是羊學裘今年關注的重點,“近年來,海南青年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不斷加大,青年就業創業幫扶資金不斷增加。但仍需直面的是,隨著省內外青年向海口、三亞等城市快速集聚,青年對發展環境的需求與現有城市公共服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羊學裘說。
對此,羊學裘建議,要在優化就業環境上下功夫,把青年就業作為重要關注對象,在推動系列穩就業促就業舉措出臺的同時,積極研究激勵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為青年建功立業、施展才華搭建舞臺。同時,在優化規劃環境方面,可將促進青年人才發展融入城市發展戰略,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過程中體現青年元素,打造富有青年特色的城市名片。
省政協委員、省瓊劇院演員林川媚:
激發瓊劇事業發展活力
林川媚
“去年,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我們前往西藏自治區考察學習,深入了解當地傳統文化,不僅開闊了眼界,也為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靈感,同時我還積極參與瓊劇進校園等活動,為瓊劇文化推廣普及貢獻力量。”回顧過去一年的履職經歷,省政協委員、省瓊劇院演員林川媚收獲頗豐。
在履職成效方面,去年林川媚圍繞扶持民營瓊劇團體發展、瓊劇創作人才培養等方面積極獻計獻策,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相關工作正在推進落地,這讓她倍受鼓舞。
“今年省兩會,我將繼續關注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林川媚認為,瓊劇作為海南的地方戲曲劇種,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也是海南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必要建設海南省瓊劇博物館,為瓊劇研究、展示和交流提供重要平臺,讓瓊劇這一傳統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林川媚建議,瓊劇博物館的建設內容應包括瓊劇的歷史沿革、藝術特色、經典劇目、表演藝術、服飾道具等方面的展示,同時還可以設置互動體驗區,讓觀眾通過親身體驗感受瓊劇的魅力。同時引入專業的博物館運營團隊進行管理和運營,加強與學校、社區等機構的合作,開展豐富多彩的瓊劇教育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讓更多群眾近距離感受瓊劇魅力。
省政協委員、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中學教師盧玲: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盧玲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健康快樂成長。”從事教育事業十余年,省政協委員、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中學教師盧玲坦言,這份職業讓她充滿了獲得感和幸福感。
長期處于教育教學一線,讓盧玲十分關注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狀態。于是,去年她提交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的提案,建議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規范化,加強專業心理咨詢人才配備,建立多方聯動協作機制營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環境,得到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
今年盧玲將目光投向中小學教育領域,圍繞均衡發展我省中小學教育建言獻策。
盧玲認為,要持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搭建全省統一的中小學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城鄉教育資源互聯互通,同時開展遠程同步課堂教學試點,讓城市優秀教師通過網絡為鄉村學生授課。要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分層分類的教師培訓體系,加強與國內外教育發達地區的交流合作,選派優秀教師外出學習考察,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課程體系建設,突出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要加強教育評價體系改革,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發展水平,引導學校和教師注重教育教學內涵發展,提高教育質量。
原標題:
匯集百姓心聲 共說兩會期待
——這10位代表委員懷揣民意向大會報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