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口1月24日電?題:為啥瓊州海峽春節總遭“霧”?
新華社記者嚴鈺景
海南春運高峰到來。近日,瓊州海峽開始出現大霧天氣,導致海口鐵路南港、新海港和秀英港短暫停航。
為啥瓊州海峽春節總遭“霧”?記者采訪了海南省氣象專家。
“瓊州海峽的大霧天氣多發生在冬季和初春季節,尤其是1月至3月期間,頻次相對較高。”海南省氣象臺臺長李勛介紹,由于前期冷空氣活躍,使海水等下墊面溫度降低,冷空氣減弱后,東到東南風帶來暖濕氣流,暖濕空氣流經前期被冷空氣冷卻的冷海面,水汽遇冷迅速凝結,從而形成了海霧。春節恰好處于瓊州海峽海霧高發時間段,因此大霧天氣尤為常見。
據海南省氣候中心統計,2004年至2024年,春節前后(春節前兩天至大年初八)海口和瓊州海峽平均大霧日數為2.3天,大霧出現概率達75%,其中僅有2005、2006、2015、2017、2020年的春節沒有出現大霧天氣。近3年的1月和2月期間,海峽大霧共出現21天,其中南北兩岸同時出現大霧的有9天,僅出現在南岸的大霧有16天,且2月南岸明顯多發,占比達到70%。瓊州海峽大霧以間歇性為主,一般凌晨2點至上午10點出現,尤其是凌晨4點至早上8點大霧出現頻次較高。
海南省氣象臺預計,今年春節前后瓊州海峽大部分時段為多云天氣,通航條件良好,預計在1月23日夜間至25日,以及1月30日至31日,瓊州海峽早晚時段有間歇性大霧。
海南進出島交通主要靠水運和空運,其中水運是物資進出島的主要方式,瓊州海峽承擔了90%以上生活物資和全部車輛進出島的運輸任務,是海南島重要民生通道。大霧天氣對瓊州海峽通航、公路交通和航空運輸等均會產生影響。
海南省氣候中心主任吳慧分析,未來隨著氣候繼續變暖,影響瓊州海峽的冷空氣總體趨于偏少和偏弱,瓊州海峽大霧災害的發生概率可能會逐漸降低,但不排除某些年份仍有可能發生較為嚴重的大霧災害。相關部門需要持續加強監測與預警工作,以確保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天氣變化情況,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來降低大霧等惡劣天氣對人們生活和社會經濟的影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