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春天脈動 凝聚奮進力量
——海口日報“新春走基層”特別報道
這是一個溫暖明媚的春天。今年1月14日以來,本報精心組織“新春走基層”報道,記者編輯深入大街小巷、工廠車間、田間地頭、春運一線,以多角度、小切口、接地氣的報道,描摹喜慶祥和的節日、記錄日新月異的發展、謳歌催人奮進的時代。在這些溫暖的講述中,讓我們一起感受春天的脈動,凝聚奮進的力量。
最美的風景在基層,最深的感悟在基層。這個春天,我們把新聞寫在椰城大地上,在扎實的采訪中練好腳力、在敏銳的觀察間提升眼力、在冷靜的思考里增強腦力、在形象的文字上淬煉筆力。本報今天特推出“新春走基層”特別報道,選取部分記者“行”的觀察、“走”的思考,希望這些觀察和思考能為您帶來溫暖與力量,和我們一起在春天里見證成長,共赴未來。
貼近椰城大地 見證幸福圖景
新春新圖景,幸福是最溫暖的底色。
從以前住在“老破小”危房,到搬進寬敞明亮的新房,過上安居新生活,300多戶原海云鞋廠職工在這個新春,見證了幸福生活新圖景。
近日,在新建成的金嶺雅居小區內,小朋友正在嬉戲玩耍。記者 楊鶴 攝
1月16日,記者走進新建成的金嶺雅居小區,看到的是現代化的樓房、優美的居住環境、完善的生活設施。這里和以前的原海云鞋廠宿舍區形成鮮明的對比。職工們居住環境的變化,反映了城市更新正在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
記者在一戶戶住戶家中,感受到了群眾更具像化的幸福生活:幸福是房間里一個個福字窗花和裝飾品,是廚房里香氣四溢的飯香,是糖果點心年貨帶來的甜美滋味,是大家圍坐一起彼此敞開心扉的暢聊……正如一位住戶所說的,“這輩子能住上這樣的新房,一定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那一刻,在記者心中,“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變得具體化、形象化了。
隨著城市更新有序推進,海口城市面貌正在發生喜人的變化,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宜居宜業生活正變成一幅幅“實景圖”。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在這個新春,我們用鏡頭和文字傳遞基層的歡聲笑語,展示百姓的幸福時刻,讓廣大群眾對未來的美好新生活更有信心。
走進街巷村落 感受濃濃年味
作為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今年海口傳統年俗活動豐富多彩。看公仔戲、趕年貨市集、體驗苗繡、參與詩詞接龍、品嘗特色美食……這個春節假期,椰城處處洋溢著喜慶氛圍。作為新聞工作者,我們不僅要捕捉城市升騰的煙火氣,更要展現其中蘊含的文化韻味。
這個春節,美蘭區898藝術村處處張燈結彩,年味十足。春節前夕,藝術村籌辦了一場“村晚”,記者從籌辦開始就跟蹤了解,并走進多個節目排練現場,真切感受到了村民們對新春佳節的期盼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美蘭區靈山鎮美莊村,美莊美鄉村文藝團的演員們正在進行“村晚”排練。記者 蘇弼坤 攝
在瓊劇《含羞帶笑拜謝皇上》選段排練現場,美莊美鄉村文藝團的演員們隨著音樂擺動身姿,一招一式盡顯功底;在蕭和太極拳組合表演《女兒情》排練現場,太極拳藝術家甘富蛟向記者展示了表演的精髓……演出當天,這些精彩節目贏得了村民們的熱烈掌聲。此外,藝術村還舉辦了送春聯、團拜會、互動K歌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春節增添了濃厚的節日氛圍。
記者發現,今年春節大熱的“哪吒”形象也現身898藝術村。來自內蒙古的壁畫師王錦煊耗時兩天,在村內一面空白墻面上創作了正在熱映的賀歲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主人公“哪吒”的壁畫,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城市街巷升騰的煙火氣,透出濃濃的年味。在海口博愛路,年貨市集、文娛表演、主題巡游等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盡管春節假期已結束,但街區的熱鬧程度仍然不減。
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用腳步丈量新聞厚度,創作更多“接地氣”的新聞作品,講好海口故事。
記錄節日堅守 致敬奮進擔當
作為跑交通口的記者,今年春運期間,我再一次穿梭于海口各大交通樞紐,用心用情記錄旅客歸鄉與出游的故事。人潮涌動下,最讓我感動的,還是那些默默堅守崗位的一線工作人員和志愿者,他們用責任與擔當,繪就一幅平安、溫馨、有序的春運圖景。
2月8日,在海口新海港暖心服務站,工作人員為過海旅客答疑解惑。記者 石中華 攝
春節前后,瓊州海峽再次迎來進出島客流高峰。在海口新海港外圍的長濱北五路志愿服務點,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大學生志愿者陳亭竹的身影。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春運志愿者,她能夠熟練解答旅客關于過海流程、購票、退票、改簽等各類問題,并為他們提供準確指引。在她的幫助下,許多旅客都順利解決了難題,并愉快地進港登船。
“順暢、高效、絲滑……”今年的過海體驗,得到了許多旅客的好評,這背后離不開每一個堅守的背影和每一個環節的把控。
新海港服務管理中心的值班主任林錄童,在港口一線工作已有20年時間。今年她主要負責客運工作的組織與協調,保障旅客進出港流程順暢無阻。“每年春節假期都是港口最忙碌的時候,我們幾乎每個節假日都在崗位上度過。”林錄童說,“雖然不能與家人團聚有些遺憾,但看到旅客們因我們的堅守而平安順利出行,又讓我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每一個踏上歸程的旅客,他們的笑容和那句真摯的‘謝謝’,都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肯定。”
這些節日期間的“守護者”,他們不求回報,始終懷揣著為民服務的初心,讓旅客從“走得了”變成“走得好”,讓人們的春運旅途更加溫暖、舒心。
今年春運期間,我見證了他們的堅守,也收獲了滿滿的感動。新的一年,我將繼續深入群眾生活,從一線發現動人故事,從基層中發現帶有溫度的新聞,用筆尖講述感人事跡,記錄“凡人微光”,讓走基層走深走實。
深入基層沃土 悉心踐行“四力”
年年走基層,歲歲有新事。基層豐富的場景和生動的素材,是我們創作精品力作的“源頭活水”。乙巳蛇年春節,海口街頭巷尾升騰著濃濃年味,千家萬戶洋溢著團圓的溫馨。
紅糖作為許多海南人愛置辦的年貨之一,寓意喜慶和甜蜜。“龍塘的缸,十字路的鐵,萬鋪的糖寮,定安的布……”在海南的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生動展現了萬鋪(今龍華區遵譚鎮)傳統手工制糖的興盛。春節前夕,我來到龍華區遵譚鎮,看村民深耕“甜蜜產業”,精心熬制新年味。
1月16日,在龍華區遵譚鎮龍合村委會儒黎村的奇珍制糖廠,工人正在分裝糖漿。記者 康登淋 攝
在遵譚鎮龍合村委會儒黎村的奇珍制糖廠,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土法制糖傳承人吳奇珍帶領家人及20多名工人,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近年來,隨著奇珍制糖廠知名度不斷提升,遵譚產的紅糖不僅在當地備受推崇,還遠銷廣東等地。
這已不是我第一次來到奇珍制糖廠,和前幾次相比,我看到這里有所“變”也有所“不變”。不變的是吳奇珍和家人對傳統技藝的堅守;變的是村民精氣神更足了,廠子還掛起了“海口市龍華區土法制糖工藝非遺傳習所”的牌子。
基層是講好海口故事的“源頭活水”,是新聞工作者的成長沃土。我們只有深入基層,才能真實展現一個個腳踏實地自信拼搏的奮斗故事,才能呈現社會發展中的動人風景。新的一年,我將繼續深入基層沃土,悉心踐行“四力”,通過實地調研采訪,全面展示海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真實反映基層群眾的心聲與期盼,推出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作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