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耕時節,在海口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農戶忙碌的身影,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農戶們紛紛抓住農時,開啟新一年的辛勤勞作,繪就出一幅美麗的“春耕圖”。
3月2日的海口,暖陽高照,秀英區長流鎮文毓村的農田里甚是熱鬧,農戶們穿梭于田間,忙著拔秧苗,為插秧工作做準備。農戶高少華早早來到水田邊,熟練地將一株株嫩綠的秧苗插入松軟的泥土中。“我家里有2畝水田,村里每年都統一安排播種、耕地、插秧,大家都積極參與,每年都很熱鬧。”高少華笑著說。
從空中俯瞰文毓村,村居與水塘、田洋相互交融,形似一幅“太極圖”。“家家戶戶的房子依田而建,形成了獨特的圓形景觀。”文毓村村民小組組長李學紀介紹,文毓村有著400多年的歷史,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和一些經濟作物。全村共有195畝水稻,為了確保春耕備耕工作順利開展,村委會搶抓時機,準時引水,保障水源充足,為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文毓村的稻田風光也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來“打卡”,體驗春耕的樂趣。當天,一場親子插秧助農耕活動在田間地頭熱鬧開展。近30組親子家庭成員們脫掉鞋子、挽起褲腳,踩進水田里,精心地將一棵棵小秧苗插好。“我體驗到了插秧的快樂,也感受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以后我會珍惜糧食,不浪費一粒大米。”8歲的榮佳興認真地對記者說道。
3月2日,親子家庭在文毓村體驗插秧。記者 石中華 攝
“眼下正是春耕時節,我們開展這樣的活動,是為了通過農耕體驗,讓青少年兒童們學會珍惜糧食,深入了解農耕文化的魅力。”長南村鄉村振興工作隊負責人何鳳懷介紹,文毓村獨特的稻田風光已成為一張對外宣傳的“名片”,下一步,工作隊將繼續推動農業與旅游的深度融合,通過發展“稻+”特色產業,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助力鄉村振興。
秀英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開春以來,該區緊緊把握農時,積極開展技術指導、農資調配等工作,全力確保春耕備耕生產順利進行,為全年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截至目前,秀英區農作物播種面積已達1.02萬畝,其中糧食作物約0.76萬畝,水稻約0.51萬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