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點擊查看
     
    海口權威新聞門戶網站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勞動仲裁眾生相?|半個同行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25-04-08 20:56

    人間事,多是千絲萬縷的結。仲裁員和調解員都是站在規則與人心交界線的解鈴人。當仲裁員與調解員以“半個同行”的身份相遇,碰撞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對“調解”這門手藝的精神共振。

    楊鶴 攝

    “我預判了您的預判。”小張嘴角噙著一抹淡笑,音色仿若雙手摩挲絲綢發出的聲響,柔滑、溫潤,帶著天然的熨帖。

    她的聲音,天生就像為調解員這一職業量身定制的。

    “我和您都盼著案結事了人和。”小張目光專注又誠懇,話語不疾不徐,“但協會那邊,大概率不會同意調解。”

    我將協會提交的書面答辯狀和證據遞給她,故意問道:“您知道協會為什么不愿意調解嗎?”

    “我猜,他們認定我擅長調解,擔心我把您往不利于他們的方向引導。”小張語氣里透著幾分自信與了然。

    事情的發展走向,跟小張猜測的完全一致,

    26歲的小張,離職前是一家行業協會的調解員。在她任職期間,協會既未與她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也未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為此,她與協會會長產生爭執。

    俗話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久,協會會長通過微信告知小張,“協會未能承接下一年消費投訴協調工作,你的工作也告一段落”。

    收到辭退指令的小張,第一時間向我院提起勞動仲裁。她訴求明確,一是請求確認與協會存在勞動關系;二是要求協會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系的賠償金;三是索要未簽書面勞動合同期間的第二倍工資。

    受理室工作人員立案后,便將該案分派給了我——調解庭的仲裁員,美其名曰贈我“半個同行”。

    同行過招,利在溝通無礙,弊在底細盡知。可如今“半個同行”,利未盡致,弊已昭然。

    當協會會長來我院提交書面答辯狀和證據時,我借機找他談庭前調解。沒想到,會長滿臉抗拒,直言:“調解?這哪行!拿她的專業來對付我,我不接受。”

    身為調解員,調解能力連前老板都心生忌憚,其調解水平之高不言而喻。這般本領,使同為“調解員”的我,非常期待與她交流探討。

    多年投身調解一線,我深知調解工作不是一件輕松活,它是一門融合了理性和感性的藝術。一個出色的調解員,想游刃有余地在理性與感性間尋找矛盾雙方最大公約數,需要具備多方面素養:過硬的專業能力、敏銳的洞察力、靈活應變的策略思維、強大的情緒管理能力、爐火純青的溝通能力、豐富的社會閱歷。好比經驗老到的獵手,在矛盾的叢林中,通過察言觀色,敏銳捕捉當事人每一絲情緒變化,從眉頭輕皺、語氣急緩中,解讀背后隱藏的訴求;再運用專業知識抽絲剝繭,制定專屬的調解策略;最后,化身循循善誘的引路人,用真誠、耐心、專業促使雙方敞開心扉,達成和解。

    實踐中,我的破局之舉,著力為當事人打造一個“安全空間”。在這個空間里,讓矛盾雙方能切實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納、被理解。

    傾聽,是打造“安全空間”的首要動作。拋開自身立場,全身心投入傾聽。當事人傾訴的過程,不僅是情緒釋放的過程,也是調解員洞察矛盾本質的最佳契機。

    共情,緊隨其后。共情不是簡單附和,而是站在當事人立場,設身處地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將心比心地傳遞理解與關心,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法律與情理融合,是調解工作的必由之路。調解既要講法,又要講情。所以,調解員應左手持刻度尺,右手握溫度計,既清晰告知當事人法律規定,又充分考慮情理因素,找到雙方的平衡點。

    末了,引導當事人換位思考。經過角色互換,化解對立情緒,發現利益共同點,促進調解的實現。

    不知小張在調解工作中會怎樣?

    “你預判到我想你們調解,也預判到協會不同意調解。但你沒預判到,相比調解你們的案子,我更想聽你的調解故事。”我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她告訴我,她喜歡調解這份工作,喜歡與他人交流中散發出生命的熱度,“尤其看到劍拔弩張的雙方,在我的努力下重歸于好,那種滿足感難以言表”。為了提升專業能力,她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法律,考取了心理咨詢師。她說,“調解工作的核心在于精準把握人心的律動”。做調解工作時,她很注重自己的表情,所以,她常對著鏡子練習說話的表情。

    我們也有共同的愛好,閑時喜歡穿街過巷,看行色匆匆的路人,在每一張陌生的面孔上,想象他們此時彼刻的情緒。街旁石凳上的老人,身著洗得發白的汗衫,目光呆滯地望著街道,眼神中閃過一絲落寞,或許,他想起年輕時的自己。十字路口等綠燈的少年,戴著耳機,格子襯衫隨風飄動,眼睛亮晶晶的,身體不自覺地隨著音樂擺動,此刻,他心里裝滿了對音樂的熱愛。商場門口的年輕女子,在包里慌亂地翻找著什么,額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想必是物品丟失,突然,她輕笑一聲,也許找到了也許習慣了自己的丟三落四。

    那個下午我們聊了很多,唯獨沒有聊案子,這大概是同行之間的默契:案件尚未開庭審理,談論案情會對案件公正走向造成潛在影響。所以,我們緘口不言。

    送她出辦公室時,我逗她:“你猜,我現在想什么?”

    “想怎么才能不被我猜到。”

    我搖搖頭,笑道:“我想,這是一個愉快的下午。”

    [來源:海口網] [作者:席秋冰] [編輯:林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