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北斗系統持續賦能千行百業,應用取得新進展,發展取得新突破。
5月18日在京發布的《2025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4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達575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9%;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總量累計突破12.9萬件,繼續保持全球領先……
交通運輸、通信授時、救災減災、低空經濟……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是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支點。作為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系統自1994年立項國家重大科技工程以來,完成了從無到有、從有源到無源、從區域到全球的跨越。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在白皮書發布會現場介紹,2024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直接相關的芯片、算法、終端設備等核心產值達1699億元,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達4059億元,相關領域企事業單位總數量已接近2萬家,從業人員總數近百萬。
天上建好,地面用好。產業產值持續擴大的背后,是北斗系統規模應用在我國大眾消費領域“大展身手”。截至2024年末,全國有約2.88億部智能手機支持北斗定位功能;高精度車道級導航覆蓋全國99%以上的城市和鄉鎮道路,日均提供位置服務超1萬億次、日均導航服務總里程超40億公里;賦能全國50多個城市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保障智能輔助駕駛等應用。
“不僅滿足國內需求,北斗讓全世界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夠享受到來自中國的高質量導航公共服務。”中位協北斗時空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冬航說,北斗系統正加快國際化步伐,相關服務及產品目前已出口到140余個國家和地區。
據悉,作為聯合國認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北斗系統全面進入民航、海事、移動通信等11個國際組織的標準體系,持續擴大國際“朋友圈”。尼日利亞、突尼斯、塞內加爾、喀麥隆、吉布提等30多個非洲國家已建設北斗CORS站,為當地水利、交通、農業、氣象監測等領域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在南美洲,秘魯錢凱港成為首個應用“5G+北斗高精度定位+AI”的智慧港口。
據專業機構測算,目前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超過5000億元,到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于賢成表示,高精度定位與導航服務是低空經濟的核心支撐。下一步,北斗系統將加速與5G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融合,在低空交通、低空物流、低空文旅、城市管理等領域發揮更大效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