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蘭區三江鎮蘇尋三村委會周邊,蔥郁的枝葉掩映下,坐落著蘇尋三鄉人民革命紀念亭。6月6日,記者走進該紀念亭,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薪火相傳。
從空中俯瞰莊嚴肅穆的蘇尋三鄉人民革命紀念亭。記者 楊鶴 攝
蘇尋三鄉是海南革命先驅李愛春烈士的故鄉,是瓊文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瓊崖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抗戰模范鄉。“瓊崖革命主要領導人馮白駒和巾幗英雄劉秋菊等先輩,都曾經在這里從事過革命活動。”美蘭區三江鎮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蘇尋三鄉人民為瓊崖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革命年間,先后約有占全鄉三分之一的鄉民投身革命工作,是有名的革命老區之一。
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1991年,蘇尋三鄉人民革命紀念亭建成。紀念亭由方形圍墻環抱,建筑物均以琉璃瓦綴頂,正門橫楣上刻著亭名,兩邊門柱則刻有“革命烈士浩氣長存,老區人民功垂千秋”的對聯。如今,這里已成為海口市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3.2米、長寬各5米的四角形英烈亭,左右兩側還分別建有小亭。英烈亭后,李愛春烈士的花崗巖石像沉默矗立著。石像東西兩側的壁廊上,分別刻著蘇尋三鄉革命史簡介、先烈英名、原蘇尋三鄉村莊名稱以及紀念亭籌建經過,將過往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歲月娓娓道來。
紅色傳承,精神永駐。每年“七一”,都會有一批批市民游客慕名而來,在此開展研學,瞻仰先烈,重溫革命歷史,汲取精神養分。
6月4日,市民來到蘇尋三鄉人民革命紀念亭緬懷先烈,參觀學習。記者 楊鶴 攝
穿過近百年的漫漫歲月,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仍然激勵著三江鎮干部群眾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勇向前。如今的三江鎮煥發出勃勃生機,一幅和諧穩定、安居樂業、鄉風文明、綠色發展的幸福家園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我們鎮成立了‘新農人’志愿服務隊,主要負責幫助農民答疑解惑,提高生產技能,進而提升生活質量。”三江鎮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鎮還打造了漁光互補示范項目,將現代漁業養殖與光伏發電有機結合,在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也不斷提高農業經濟含“綠”量。
在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方面,三江鎮江源村本土企業在村里投資建設了新海府原生態養鴿基地,每年產出約150萬只乳鴿,讓曾經的產業基礎薄弱村踏“鴿”前行;茄苪村則成立了海口聯影蓮霧種養專業合作社,吸收村民入股分紅,還結合紅色資源和自然稟賦,建起了蓮霧莊園,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由1500元提高到1.8萬元,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村民們日子越過越好,生活幸福指數也在不斷攀升,未來三江鎮將繼續用‘紅色基因’激活鄉村振興新活力,積極繪就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新圖景。”三江鎮有關負責人表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