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多道高科技工序,魚皮、魚鱗等漁獲“邊角料”最后能產生多大價值?6月11日,記者在位于海口國家高新區的海南華研膠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魚膠原蛋白肽等企業自主研發的生物多肽產品正源源不斷地生產下線,搖身變為“科技結晶”,暢銷日本、韓國等全球50余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海口產業升級的生動注腳。
工廠車間,全自動流水線連軸運轉;園區一線,“企業秘書”全心全意助企向新而進;會展場館,奔波不停的招商團隊向全球客商發出“邀請函”……今年以來,海口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全生命周期服務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為培育具有海口特色的新質生產力鍛造發展“強引擎”。
海南華研膠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生物實驗室,實驗人員在進行大腸種菌霉菌微生物實驗。記者 康登淋 攝
企業“拔節向上”動能澎湃
“今年4月,我們在‘家門口’舉辦的消博會上結識了不少國內外采購商,其中與部分商家已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當天,剛接待完一組外地客商的海南華研膠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賽賽告訴記者,面對市場需求增加,他們正通過合理組織生產要素、提前儲備生產物資等措施,實現24小時不間斷生產以提高產能。
一組數據最能說明企業生產之“旺”:今年前5個月,作為海南華研膠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拳頭”產品的魚膠原蛋白肽產量已超過4000噸,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0%。“在推進新品研發工作的同時,我們也不斷加大投資,進一步擴大生產線,持續提升產能和產品品質。”劉賽賽說。
一小時可生產50萬片藥的流水線馬力全開,機器人自動運輸、檢驗、包裝……在海口藥谷工業園,產銷兩旺的火熱場景同樣在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生產基地上演。該企業投資6.9億元建設的高端智能制造項目,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生產基地實現了車間、倉儲、檢驗等多種系統的數據交互,車間最高年產能可達100億片藥,為企業沖刺二季度“雙過半”節點目標提供了充足的產能保障。
“在數字化技術支持下,生產基地去年創造產值40.23億元,同比增長12.2%。為了讓制造更智能、發展更高效,公司陸續布局了多個技術改造提升項目,預計將投入5000萬元以上,確保車間智能化水平的持續提升。”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民透露,下一步企業10個車間18條生產線將逐步實現數智化改造,并加快推進機器人+AI場景開發應用,傾力打造海南智能化藥企樣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