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中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雨林生態系統,是全球最瀕危靈長類物種海南長臂猿的家園。
這里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項目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的活態傳承地,以山田林草共生智慧,見證自然生命與人類文明的深度對話。
2023年啟動的“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申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工作,將海南再次推向國際舞臺,向世界展示海南如何傳承、打造生態文明的典范,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一個可借鑒的范例。
以申遺為契機,海南努力做到保護與發展有機結合,積極推動相關規劃編制、調研、展示、宣傳等各項工作,使自然和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生態與文化“家底”豐厚
海南有多少“家底”,可以申報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
先看生態,“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提名地位于海南島中南部的穹窿構造山區,是海南島地勢最高的區域。層層次遞的地質地貌,讓這里擁有完整的垂直植被帶譜,涵蓋闊葉林、針葉林、灌叢、草叢、熱帶低地雨林、熱帶山地雨林、熱帶云霧林……
不同的植被類型在不同的水熱條件、地形地貌、海拔高度等因素影響下,形成不同的“子生態系統”,讓這里成為全島動植物多樣性和瀕危珍稀動植物集中分布的區域,其中包括海南長臂猿、海南孔雀雉、大葉茶等特有物種,是眾多全球瀕危物種及海南島特有物種的庇護圣地,孕育著獨特的物種群落和壯麗的棲息地景觀。
再看文化,這里是海南島世居黎族人民長期繁衍生息、孕育獨特島嶼部族文化的沃土。黎族人民依山傍水而居,以稻作為業,擅長歌舞,民風淳樸。幾千年來,他們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熱帶雨林邊緣定居,形成了一套適應熱帶雨林環境并與之和諧共生的文化傳統和建筑形式,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申遺專家認為,“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兼具自然生態價值與人文歷史價值,該申報項目與世界遺產突出普遍價值中的3項標準相符合。豐厚的生態和文化“家底”,讓海南有底氣、有信心申報“雙遺產”,打造成一張世界級的自然人文名片。
借力申遺講好海南故事
申報“雙遺產”能給海南帶來什么?
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發展和自然演進的重要成果,也是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海南申報“雙遺產”,是向世界展示我省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成果的重要途徑之一。
省林業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南申報“雙遺產”將填補我國在熱帶及海島地區遺產地的空白,助力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通過申遺活動,海南可以借鑒國際保護經驗,結合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構建起完善的生態保護體系,進一步提升保護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世界遺產是人類罕見的、無法替代的財富,無論是世界自然遺產,還是世界文化遺產,在全球范圍都是“自帶流量”的目的地,世界遺產的申報將促進一座城市、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海南申報‘雙遺產’的過程,既是海南走向世界,也是讓世界認識海南的過程?!北本┐髮W城市與環境學院世界遺產研究中心副教授宋峰認為,“雙遺產”申報能提升海南的文化底蘊和魅力,推動自然資源的永續保護,加快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改善遺產地居民的生活環境,促進基礎設施提升、交通網絡的升級和區域旅游經濟發展。
高規格高效率推進申報工作
目前,我國共有59項世界遺產?,包括40項文化遺產、15項自然遺產和4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總數位居世界前列。
申報“雙遺產”,是系統發掘和整合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資源的過程。我省相關部門通過組織開展專家咨詢會、開展實地調研考察活動、申遺相關工作培訓等,邀請國內外申遺領域專家對提名地價值提供專業意見,指導我省申遺工作深入開展。
據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省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基于史料和田野調查的成果為遺產提名地的突出普遍價值闡釋展示,以及完整性和真實性保護提供了依據。2024年,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申遺文本報告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織的專家評審會,按程序上報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全委會。
此外,我省已編制《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保護管理規劃》,將繼續深入、全面落實《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要求,有效保護世界遺產提名地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的突出普遍價值,確保其遺產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按照《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保護管理規劃》,未來海南將構建提名地的保護管理體系,建立整體性的管理協調機構以統籌保護管理工作,并建立公眾參與和協同治理機制。通過保護身份認定和調整以確保提名地得到有效的法律保護。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