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位于龍華區金盤路的海南福諾新能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內,汽修師陳文鵬耐心指導著學徒檢修故障車輛。2023年,陳文鵬還是這里的一名見習汽修師,一年后,他憑借扎實的技能被正式留用,如今已成長為門店的技術骨干。
陳文鵬的經歷,是海南青年在勞務品牌培育下實現“結業即就業”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海口圍繞海南自貿港“3+1”重點產業需求,培育了“海南新能源汽修師”“椰嫂”“椰島飛手”“大坡胡椒工”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勞務品牌,通過“培訓+勞務品牌+就業”模式,累計培訓11萬人次,帶動就業25.83萬人,相關產業年產值達230.5億元。勞務品牌不僅成為帶動重點群體就業的“金名片”,更是助力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生機勃勃的海口,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優秀人才。記者 楊鶴 攝
產教融合育人才 鋪就青年就業“快車道”
6月18日,在海南福諾的維修工位前,見習汽修師陳澤鑫正熟練地操作檢測儀,排查車輛電池包的故障。20歲的陳澤鑫來自海南省技師學院,今年2月開始就業見習,在企業“傳幫帶”師傅與院校教師“雙師制”帶教下快速成長,如今已能獨立完成新能源車輛常規故障檢修。
“海南新能源汽修師”勞務品牌實訓基地——海南福諾新能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內,新能源汽修師們正在檢修故障車輛。記者 康登淋 攝
“剛來見習時,遇到汽車高壓部件的故障時會感到緊張。現在我能獨立完成車輛故障診斷了,多虧‘邊學邊干’的實訓模式,讓我把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轉化成了實用的維修技能。”陳澤鑫告訴記者,他希望在一年的見習期里,盡可能掌握更多的新能源車維修技術,畢業后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能源汽修師。
海南福諾作為“海南新能源汽修師”勞務品牌建設單位,構建起“工學一體”育人模式——與多所院校合作打造“雙師制”教學團隊;通過項目化教學法讓學生在真實工單中提升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技能培養與崗位需求“零距離”對接;為就業見習生及培訓學員提供崗位推薦服務,推動實現“結業即就業”。
開機、調試、起飛……6月20日,在海口技師學院無人機實訓場,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吳英麒操控的四旋翼無人機穩穩升上天空。“下個月我就要去實習了,實習內容是植保無人機的日常維護和故障排查。”談及未來,吳英麒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我希望通過實習積累經驗,將來成為一名無人機飛控工程師,為低空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6月20日,海口技師學院教師指導學生們調試多功能六旋翼無人機。記者 康登淋 攝
瞄準低空經濟發展機遇,海口正大力推進“椰島飛手”勞務品牌建設,致力于為無人機行業輸送高素質技能人才。“椰島飛手”勞務品牌建設單位海南潤萊職業培訓學校負責人徐紅冬介紹,今年來,“椰島飛手”勞務品牌各實訓基地已培訓2000余人,下一步還將與海口技師學院等學校開展校企合作,通過“課程共建+實訓基地+就業對接”等模式,為海南自貿港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技能培訓促轉型 增添產業發展“新動能”
在促進青年等重點群體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同時,勞務品牌以技能培訓與產業協同的方式,帶動著傳統行業勞動者向新型勞動者轉型,形成了“人才升級—產業提質—就業擴容”的良性循環。
汽修師盧兆祥的轉型故事尤為典型。從事燃油車汽修10年的他,眼見海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攀升,主動報名參加“海南新能源汽修師”勞務品牌培訓。如今,他已經成為海南福諾旗下一家門店的負責人。“從燃油車汽修轉型新能源車汽修,要學習的知識很多,收獲也很多。”盧兆祥坦言,“轉型后不僅收入有所增長,工作也更有奔頭了!”
“大坡胡椒,香香香……”6月23日,在瓊山區大坡鎮胡椒生產基地內,農戶蔡銀花正用手機錄制“帶貨”視頻。“以前只懂埋頭種地,參加‘大坡胡椒工’勞務品牌培訓后學會了電商銷售,現在‘帶貨’賬號有1萬多‘粉絲’!”蔡銀花通過“民歌+短視頻”營銷方式,帶動胡椒銷量攀升,也讓海口“大坡胡椒”品牌隨著悅耳的旋律被更多人知曉。
“大坡胡椒工”勞務品牌相關負責人潘莉告訴記者,2023年,在人社部門的指導下,海南新視線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啟動了“大坡胡椒工”勞務品牌培育工作,針對大坡胡椒的種植、養護、銷售等產業環節,開展系統課程培訓,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撐。目前“大坡胡椒工”已培訓532人,帶動周邊4000多戶農戶發展。
記者從市人力資源開發局了解到,我市正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定向型”“訂單型”“輸出型”“扶智型”等“四型”精準培訓,并通過建設勞務品牌實訓基地、組織職業技能等級評定、編制品牌行業標準等舉措,為勞務品牌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推動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形成“培訓一批、就業一批、帶動產業”的良性循環。
優化服務強支撐 打造就業增收“助推器”
“我從美容師轉行成為住家月嫂,收入比以前穩定,還包吃住。”6月23日,月嫂林靈男告訴記者,去年,經市人社部門牽線,她參加了“椰嫂”勞務品牌培訓,學習了母嬰護理、產后康復、催乳等技能,并考取了相關證書。如今,她不僅有了技能傍身,還能通過培訓學校獲得推薦崗位,不用再為找工作發愁了。
像林靈男一樣,在海口,一大批家政從業者經過“椰嫂”勞務品牌培訓,走上了理想的工作崗位。“椰嫂”勞務品牌始創于2019年,由省市多個部門及協會聯合開展培訓,構建起覆蓋“一老(養老看護)一小(育嬰服務)一物(保潔與收納整理)”全鏈條培訓體系,不僅通過“培訓+勞務品牌+就業”模式助力勞動者實現“結業即就業”,還積極參與家政服務地方標準制定工作,助力海南家政服務行業向標準化、規范化轉型。
2024年海南省勞務品牌交流推介活動中,“椰嫂”們現場展示服務技能。(資料圖)記者 康登淋 攝
這種“標準化建設+產業化發展”的模式,同樣在“椰島飛手”勞務品牌中得到生動實踐——該勞務品牌創新搭建質量標準體系與誠信評價體系,從無人機培訓、就業服務到技術支持,形成全鏈條標準閉環,促進“椰島飛手”勞務品牌不斷向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勞務品牌建設發展如火如荼的背后,是政府部門強有力的支持。目前,海口人社部門已構建起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勞務輸出服務網絡,形成了政府引導、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通過就業專項活動、就業驛站等載體搭建就業橋梁,打造“培訓、輸出、就業”模式,為勞動者轉移就業提供堅實支撐。
市人力資源開發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市將著重在完善標準體系建設、加強技能培訓供給、精準就業推薦服務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提升勞務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更多特色勞務品牌走向全國市場,與地方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相互促進,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記者手記
打好勞務品牌 建設“特”字牌
勞務品牌是具有鮮明地域標記、顯著行業特征和良好用戶口碑的勞務標識。近年來,海口圍繞海南自貿港“3+1”重點產業需求,培育了“海南新能源汽修師”“椰嫂”“椰島飛手”“大坡胡椒工”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勞務品牌,為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助力。
當前,各地紛紛推進勞務品牌建設,如何打好“特”字牌,讓勞務品牌更加“叫得響”“走得遠”,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打好勞務品牌建設“特”字牌,需錨定地域特色,從本地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出發,將地域符號轉化為品牌辨識度。各地應系統梳理本地資源優勢,如優勢產業、特色農業、非遺技藝等,通過“一區一品”“一縣一品”模式打造差異化品牌,避免“千牌一面”。
標準化建設是提升品牌價值的關鍵。海口應推動更多勞務品牌制定技能認證與服務流程標準,搭建誠信評價體系,以標準化水平提升市場認可度,以專業化服務筑牢品牌口碑。此外,還需打造特色傳播矩陣,通過策劃主題活動、塑造標桿人物等方式,講好品牌特色故事,讓“特”字成為勞務品牌帶動就業、賦能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勞務品牌“百花齊放”的當下,只有打好“特”字牌,才能讓勞務品牌在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推動產業升級中發揮更大作用,成為促就業、惠民生的長效引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